随着台风“竹节草”逼近,江苏各地交通系统迅速响应,全省交通人在多个交通枢纽一线全力以赴,以周密部署和扎实举措筑牢防汛防台风安全屏障,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与交通网络畅通。
全链条布控 织密水上防台风安全网
“我们在29日19时启动防台风三级响应,通过现场宣传、智慧海事、VTS等方式对辖区港航企业、渡运码头、船舶开展信息预警和安全提醒,累计对4300余艘次船舶进行点对点提醒。”南京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唐尧说,防台风期间,南京海事局全面部署长江南京段拖轮、打捞、清污等应急力量,安排海事执法人员随应急拖轮到南京长江大桥、栖霞油轮锚地等重点水域驻守。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预警信息4000条,出动海巡艇80余艘次、执法人员200余人次,疏导1500余艘船舶及时避风,2个在建水工项目、3艘施工船停止施工、撤离船舶和人员至安全水域。

“我们协调392艘重载小型内河船舶进闸、进港池避风;督促集装箱船舶抢卸甲板以上货物至码头,大件运输船舶待台风过境后再安排货物装船;督促受台风影响的船籍港管理船舶提前选择安全水域避台。”张家港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王宗才说,根据台风路径和强度变化,动态调整响应等级,累计发布预警信息3000余条,告知书200余份。全面摸排在港船舶动态,辖区内2处涉水工程全部停工,施工船舶、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

与此同时,张家港海事局在永钢水道、沪苏通大桥、福北下口水域、大新水道、张靖皋长江大桥施工水域、福南水道六个重点水域部署30艘应急拖轮,并安排执法人员至应急拖轮现场值守,随时做好应急抢险准备;协调引航员至港区、锦丰两个点位应急待命。划定锚地电子围栏,在2个海轮锚地安排4艘大马力应急拖轮驻守。
随着台风“竹节草”逼近,长江镇江段江面风力增大并伴有降雨。镇江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刘铸介绍,当地水上施工项目已停工,施工船舶全部撤离。上下游超900艘船舶被疏散至安全水域避风。辖区码头的在港船舶,均已加固缆绳,做好防台风准备。
就在长江沿线各海事部门紧锣密鼓开展防台风工作的过程中,12时30分,常熟海事局接到一则紧急求助——在福山水道躲避台风的锚泊船上,1名船员突发急性阑尾炎,疼痛难忍,急需上岸就医。常熟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陈逸虓第一时间统筹调度,启动应急预案,调派执法人员和应急拖轮前往,协调120确定转运点。至13时30分,拖轮克服风浪大、干舷高等不利因素,成功将船员转送至长江港务码头的120救护车上。
先“风”行动,共筑安全防线。7月28日9时,江苏海事局启动台风四级防御响应;7月29日,召开第8号台风“竹节草”防御工作视频调度会议,强调落实落细防汛措施,盯紧守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7月30日9时起,长江江苏段所有船舶停止航行、作业,选择在安全水域避风。
江苏海事局指挥中心邱永旺副主任表示,该局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调度会议精神和上级有关要求,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防台风工作目标,加强预警宣传、工作调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和交通管制,全力防范台风影响。截至目前,长江江苏段辖区共有停泊船舶6328艘。其中,南通沿海281艘,长江江苏段6047艘。
多点联动 保障交通枢纽出行畅通
“应急力量时刻‘在线’,防汛防台风随时‘战斗’!”扬子江公司沪通大桥管理处处长沙小烨介绍,大桥管理处第一时间召开防台风专题会,构建“管理处—养护工区—应急点”三级值班网络,组建4支专业应急抢险队,配备30余台套设备,配备移动式排水泵、登高车等设备30余台套,储备锥桶1000个、防汛沙袋200袋、铁锹50把、警示灯20个。通过“五查五治”专项行动,已整改排水沟堵塞18处、边坡塌方6处、加固标志牌7块、修复护栏130米,建立隐患台账23项,全部实现“闭环管理”;同时对沪苏通大桥、通锡高速下穿沪宁铁路段等重点路段,实行“一路多方”错峰循环巡查。

与此同时,宁宿徐公司宿迁南收费站也未雨绸缪,扎实推进多项预防性工作。“我们对所有收费道口进行细致排查,逐一检查并拧紧手动栏杆,确保其稳固牢靠,避免强风导致移位引发事故;调整站内所有监控视频角度,保障台风期间各重点区域监控无死角、画面清晰,为实时监控和应急调度提供有力支撑。”宁宿徐公司宿迁南收费站管理员曹琰告诉记者,针对易受大风影响的设施,对蘑菇桶进行加沙稳固处理;防汛防涝环节中,重点加强水泵房防护,提前堆放防汛沙袋形成阻水屏障,严防雨水倒灌淹没设备,确保核心机电设施在强降雨中安全运行。

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公路中心获悉,受台风影响,张皋-皋张汽渡、通沙汽渡、太海-海太汽渡、扬中-高港汽渡、江阴-靖江汽渡、七圩-圩塘汽渡、镇扬汽渡、板桥汽渡、五峰山汽渡、崇海汽渡、夹港-利港汽渡临时停航。

镇扬交科汽渡分公司经理陈华宏表示,公司迅速响应,全面检查船舶动力、助航等设施设备,系固活动设备,备好应急物资;加快应急响应,多渠道收集气象信息,科学调度运力、控制船舶密度,精准研判台风动向;严格保障举措,落实24小时值班及带班制度,确保通信畅通,风力超抗风等级时及时停航,严守安全底线。
公路系统严阵以待 筑牢陆上防台风防线
在G328施工现场,海门公路部门的检查人员正仔细查验标志标牌的固定情况。风雨欲来,公路卫士的防御战已然打响。
海门公路部门提前布局,严阵以待,将防御关口前移,重点聚焦G328、G228、S222等国省干道大中修现场、桥梁及小修作业点,严密检查大型机械设备的停放稳固性、临时用电设施的防雨防潮措施是否到位,严防台风可能引发的坍塌、设备倾倒风险。同时,施工单位台风期间养护工程应停尽停,临时占道交通标志标牌应撤尽撤,确保人员安全第一;对全封闭施工路段和不能撤离的施工现场的围挡、彩钢板房、脚手架、标识标牌等进行全面加固锁定,提升其抗风能力。依托路网监控平台对全区干线公路、重点桥梁进行全天候、高密度电子巡查,实时掌握路况动态。截至目前,应急待命人员80人、运输车辆6辆、机械8台套、排涝设备4套、油锯8把、草包1000只、编织袋4000只等物资装备已全部到位。

泰州公路以“数智化”提升台风暴雨预警能力,实现“早发现、早处置”,全力守护854.32公里普通国省道和78.35公里城市快速路的安全畅通,为防汛防台风筑牢“智慧线”。
在监测感知方面,泰州公路织密网络,692处视频监控、79处交调站点全面覆盖普通国省道和快速路的全部重要路段及节点,可实时监测桥梁、隧道等在台风暴雨中的运行状态。其中,6座隧道的泵房系统配备了隧道泵池液位监测系统和水泵远程控制系统,实现隧道泵房全天候“站岗”预警,为隧道安全保驾护航。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泰州公路共清理泄水槽9732.96米、边沟699.97公里,疏通窨井1500个,同时对全市16个泵房进行清淤调试,确保泵房关键时刻能正常运转。此外,将全市路网划分为16个应急区域,16支380人的抢险突击队、280台(辆)常规装备、42台(辆)防汛抗旱装备及相关物资,科学预置于4个应急处置基地和12个养护工区内,确保险情发生能快速响应、人员机械迅速到位。

常州公路中心第一时间加密国省干线公路巡查频次,重点排查疏通排水设施,预置应急标志标牌。同时清点应急物资、调试设备,确保应急力量、机械设备随时待命、状态良好;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并对汛期风险隐患点实施重点监控;在大风暴雨期间,增派力量高频次巡查施工路段,及时处置倒伏设施,并通过现场巡查与视频监控相结合,严密监控施工区域通行状况。尤其加强对良常大桥脚手架等重点部位的加固与防护检查。截至16时,常州公路中心已累计投入巡查人员72人次、巡查车辆24台次,巡查里程实现全覆盖。

据悉,南京市公路中心针对边坡、桥涵、隧道、防洪排水设施四类基础设施开展集中排查,对部分路段泄水孔及排水设施及时进行维修疏通,并安排人员落实修缮。在台风来临期间,加强和交管等部门的联动,利用固定监控系统和养护巡查移动视频对管养线路进行监控,强化预警监测,保障南京干线公路路网的安全畅通。

截至目前,南京在防汛物资储备方面已做好充分准备,其中包括应急储备编织袋22900个、草袋5200个、沙包1200个、铁丝55公斤、冷补料88.65 吨、石料175吨、黄沙55吨、雨衣雨鞋540套、铁锹695把;设备有移动泵车11辆、排水泵43台、发电机组13台套等。储备防汛应急抢险队伍45支,应急抢险人员822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田墨池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