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伞顶出现蓝色火光” 雨天这些动作易引“雷”上身

昨天(7月30日),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一天内两次登陆我国沿海。

30日4时30分左右,“竹节草”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岛沿海登陆。

30日16时40分左右,“竹节草”在上海市奉贤区沿海再次登陆。

登陆后的“竹节草”移动速度较为缓慢,会持续给江苏、安徽等地带来强降雨天气。

除了降雨,台风还可能在部分地区引起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需谨防雷电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

7月29日,浙江宁波市市民陈先生下雨天撑伞路过高压线,听到滋滋的电流声,据陈先生回忆,“伞顶出现蓝色火光,有明显电流声”。雨伞没碰到高压线,电流从何而来?这种现象可以用“尖端放电”的原理来进行解释。

尖端放电,指有一个比较大的电场,电场如果击穿空气,就会放电。电荷密度一般在尖端处最大,所以一般避雷针都是尖的,用来放电。

高压线的周围有高频电场,一般情况下,高压线有一个安全距离,但下雨天空气潮湿、雨水导电,雨伞上的金属一旦接收到电场后,就会通过微小的缝隙放电。正因如此,在高压电线附近撑伞才容易引“雷”上身。

所以,切记台风天下雨时不要在高压线下撑伞!

入夏以来,台风雷雨天气逐渐频繁。每年这个时候,全国各地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雷击事件,轻则导致财产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如何避免雷电造成的伤害?收好这份避险指南!

雷电防范避险指南

户外遭遇雷电,应立即寻找装有避雷针的建筑物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躲避。

不要靠近高压电线、路灯、广告牌等;不要在河流、湖泊等水域附近逗留;不要躲在公园里的简易建筑物内;不要使用手机,避免在空旷地带打伞;不要把钓鱼竿、球拍等物品扛在肩上;不要躺在地面上。地面的电流可能会传导到人的身体;不要在大树下躲避。如果雷电击中高大的树木,电流就会顺着树干、树枝、树叶通过人体导入地面,使人体成为导电体而被电击。

如果不得不在大树附近躲避,一定要蹲在距离大树最少2米以外的地方,并放低手拿的物品,等响雷停止20分钟后再向安全的地方转移。

如果实在无处可躲,要寻找低洼地躲避。如在沟壑,可蹲下身体以减少遭遇雷击的风险。

车中避雷应对

驾车时如果被雷电击中,不要轻易下车。电流会经车身表面传到地面,在车内反而安全。车内躲避时,要注意关掉引擎、音响系统、收音机等,并关闭所有车窗,使车辆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

台风过后,恢复用电前,先做这4步

先“看”再“动”,应检查户外电线是否挂着树枝,电表箱是否进水,室内插座、开关是否受潮,墙面是否有渗水。先确认再合闸,确认电路未受损后,先合上总闸,再从台灯等小功率电器开始逐个通电,一旦发现跳闸、有焦煳味,立刻断电报修。进水电器别“硬开”,洗衣机等电器进水后,强行开机可能造成短路烧毁,可擦干后放在通风处晾2至3天再打开,或直接送修。清理杂物多留意,扫积水、搬树枝时,要小心缠绕在里面的电线,发现裸露电线及时联系供电公司。

责编:袁俊华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