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新华时论|更好发挥“苏超”的带动力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江苏省2025年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显示,“苏超”前六轮比赛,仅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5个方面,就带动近380亿元营收。有网友感叹:“苏超”还有“钞能力”。

数字背后,藏着街头巷尾的烟火沸腾。在苏州夜市,“倒挂金钩同款煎饼”的摊位前总排着长队,每天流水轻松破2万元;盐城的文创店,印着“山填海”方言梗的T恤,刚上架就被抢购一空;连云港的海鲜市场同样热闹,商家们纷纷挂起“欢迎来连看苏超”的发光灯箱,笑着招呼八方来客……

“苏超”的热度早已跳出球场,蔓延到城市的“毛细血管”,融入普通百姓的日常。正如网友所言:“苏超”踢的是球,聚的是人心,火的是生活。

“苏超”为何让人如此“上头”?它早已不是“踢场球”那么简单。比赛期间各个城市的表现,可以看出各地多会“整活”,多想把大家“留住”——常州把9块9的门票和本地特产萝卜干炒饭打包卖,扬州人看完球顺带逛逛恐龙园;盐城搞出“观鸟+观赛”套餐,球迷白天看丹顶鹤跳舞,晚上看球员踢球;南京贴心为球迷开了高铁专列,车厢里集聚各地球迷,一路欢声笑语。

各地的努力都围绕着同一个目的——让“苏超”不只是绿茵场上的较量,而是让它带动“吃喝玩逛购”的文商旅融合大戏。当消费场景接了地气、文化赋能有了载体,市场活力自然奔涌而出。在“提振消费”成为各地共同课题的当下,“苏超”撬动近380亿元消费,无疑给人巨大信心。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由此看来,进一步发挥“苏超”的带动作用,仍大有可为。

根据赛事安排,今年的“苏超”将持续到11月。如何让热度不降温、让“苏超+”的故事更精彩?各地已有不少思路,不妨再往前多走一两步。譬如,给那些散场后意犹未尽的球迷多留几个“第二现场”,让狂欢更久一些;推出更多“跨城福利”,拿着无锡球票去苏州园林也能打折,看完南通的比赛顺路去扬州吃早茶,让一场球赛变成一串“追着玩”的旅程;更重要的是,把赛事和本地的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等“绑”得更紧些,让更多经营主体借助“苏超”找到发力点,慢慢形成“赛事带产业”的更长链条,让一时的热闹沉淀为长久的红火。

“苏超”仅在5个方面就已带动近380亿元营收的生动案例,给人以深刻启迪:只要摸得准万千大众的消费需求、讲好地域里的人文故事,哪怕是一场业余足球联赛,也能变成无数群众愿意追的“热闹”,进而带动庞大的消费市场。期待“苏超”继续上演新的精彩,更期盼各地各部门创造出更多像“苏超”这样的燃烧棒,在“扩大商品消费”“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等方面,点燃更璀璨的空间。(顾 敏)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