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南京高淳固城三陇村残疾人之家:晨光里的“新居民”

清晨六点,第一缕阳光刚爬上高淳固城街道“三陇村残疾人之家”的窗台,钱大哥和他的小伙伴们已经早早地站在羊圈前。围墙里的六团白绒球正抖着耳朵,其中最小的那只趁钱大哥不注意,偷偷用湿漉漉的鼻子蹭了蹭他的裤脚。“青青,又淘气了。”钱大哥笑着弯腰,粗糙的手掌托住那团软乎乎的小东西抱进怀里。他左臂不太灵便,便用右臂稳稳圈着青青,招呼着旁边的老杨:“来,今天换咱们给小家伙拾掇拾掇。”几个身影立刻围拢过来。老杨小心翼翼地梳开它颈后的绒毛。钱大哥的指腹蹭过青青蜷曲的绒毛,小家伙舒服地眯起眼,发出细碎的咩咩声。这批小山羊的到来,给这个原本安静的院落添了许多响动。

智力二级残疾的小王以前总闷在屋里,现在每天雷打不动地要来喂三次草,他说话不利索,却会看着青青咿咿呀呀地讲半天。有次青青挣脱绳套跑到菜畦里,小王立刻比画着招呼大家,几个人手忙脚乱围追堵截的样子,让围墙里的护工们笑出了眼泪。

这是“三陇村残疾人之家”新引进的辅助性就业项目。“三陇村残疾人之家”负责人杨巧云告诉记者,等羊长大了剪羊毛、做简单的羊毛制品,既能让大家活动筋骨,也能换来些零花钱。“等它们长大了生了小羊羔,还能卖掉换些收入,咱们这小院的日子能更红火。”但现在看来,这些毛茸茸的小家伙带来的远不止这些——李姐的关节炎好像没那么疼了,小王的眼神里多了些光彩,连最内向的钱大哥,都会在给羊梳毛时叙说起小时候的那些事。

正午的阳光晒得羊毛暖烘烘的,青青正蜷在羊妈妈脚边打盹。围墙外,几双手正合力抬着新做的食槽,木头上还留着大家歪歪扭扭的刻痕。风穿过院子,带着青草和羊圈的味道,混着此起彼伏的欢笑声,顺着蓝天下的晾衣绳,荡向远处的麦田。

通讯员:高幸、孔令谦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