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资讯 > 正文
盐城环保科技城“主动出击” 强势摘得省级“双高协同”试点

新华报业网讯  近日,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与省教育厅联合公布的首批省级“双高协同”(高新区与高等院校协同创新发展)试点单位名单中,盐城环保科技城凭借其‌超前谋划的系统布局、深度联动的扎实成效‌,成功入选。这标志着盐城环保科技城与南京大学、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扬州大学四所高校的协同创新合作,正式迈入了由省级政策强力支撑的“深化攻坚”新阶段。

“双高协同”作为江苏省破解产业科技“创新三问”的战略性举措,其核心在于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衔接。事实上,‌盐城环保科技城早已将高校学科优势与园区产业的迫切需求精准匹配,跑出了“双高协同”的加速度。

‌最为典范的便是与南京大学长达十五年的深度合作。‌ 双方共建的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已成为拥有237名全职研发人员的重量级科研平台,并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等多项荣誉。‌‌2024年获评省级最高荣誉的江苏省卓越研究生工作站,联合培养研究生成果斐然;汇聚郝吉明、曲久辉等院士领衔的盐城黄海碳中和产业创新中心,瞄准零碳前沿政策研究与技术孵化;而2023年竣工的南青书院校地合作综合体,则为政产学研的深度交融提供了国际化新舞台。

“协同”的核心在于精准对接。‌与盐城工学院的合作,则聚焦其建材环保技术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发专长,使之服务环保装备制造与循环经济产业需求;与扬州大学的携手,则看重其在新型膜材料、环境功能材料等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旨在共同提升水处理、大气治理装备的核心技术壁垒。‌

盐城环保科技城大力推行“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创新范式,仅近三年就成功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超200项。同时,其运营的碳交易平台会员配额交易量已达1600万吨,并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展“碳金融”能力建设培训,将绿色金融的活水源源不断地引入科技创新链条,加速成果转化。

‌这种主动求变的基因,在入选试点的关键时刻再次迸发活力。‌去年10月,盐城环保科技城率先与盐城师范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盐城首家绿色低碳产业学院。双方在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共建、技术应用示范等领域重点发力。

“入选省级‘双高协同’试点,既是对我们过去积极探索的认可,更是对未来深化创新的追求。”盐城环保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入选为新起点,以更大力度、更富创造性的举措全面推进“双高协同”向纵深发展。

‌在机制创新层面,‌计划成立专属“双高协同”促进中心强化统筹协调,实施“关键技术攻关揭榜制”面向高校广发“英雄帖”,并推进高校专家与企业技术骨干的双向深度嵌入。‌平台筑基方面,‌将持续深化与南大等顶尖高校合作,共建如“黄海生态环境实验室”等高端载体,明确三年内新建环保材料概念验证中心、装备中试基地等不少于8个关键平台,并设立专项成果转化基金,加速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迈进的步伐。‌生态培育维度,‌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出题—高校解题—联合体攻关”模式,组建细分领域的产学研创新联盟,着力构建“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链主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并联合高校共建环保工程师学院,致力于打造绿色技术人才的“黄埔军校”。(袁登国)

责编:彭倩倩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