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直播带货和短视频营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通过线上直播间选购商品。然而,与便捷购物体验并存的是,各类营销“套路”也层出不穷,给消费者带来不小的风险。为此,启牛学堂针对当前直播带货中常见的五大营销手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知识,提醒公众理性消费、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在当前的直播购物环境中,视觉误导是较为常见的手段之一。一些直播间通过强光、滤镜、特定角度等方式对商品进行“美化”,尤其在展示生鲜食品、珠宝首饰、服装面料等对视觉效果敏感的商品时,使消费者难以准确判断其真实颜色、质感与尺寸。对此,启牛学堂建议,消费者在选购贵重商品时,应主动要求商家提供自然光下的无修饰实拍图,全面了解商品信息,并在下单前与商家协商商品与展示不符时的售后处理方案。
价格诱导也是直播带货中较为典型的风险点。部分主播通过虚构“原价”、限量营销、低价噱头等方式吸引消费者,例如宣称“原价399元,直播间仅需99元”,而所谓的“原价”可能从未实际成交过;又如以“1元秒杀”“粉丝福利”吸引流量,实际高价商品为主推内容;还有主播通过“砍价戏码”营造库存紧张、限时涨价的紧迫氛围,诱导消费者冲动下单。启牛学堂提醒消费者,面对低价诱导应保持理性,可通过多平台比价、查阅历史成交记录等方式判断商品的真实价值。
此外,主播“人设”营销也成为一种隐蔽的消费陷阱。部分主播通过打造“中立测评”“公益助农”或“业内专家”等形象,增强消费者信任,但往往在推荐商品时只强调优点,回避缺点。甚至有部分主播利用明星效应或伪装成专业人士,进行夸大宣传,引导消费者盲目下单。启牛学堂指出,消费者应避免被“人设”所影响,决策应基于自身实际需求与商品性价比。

在内容传播方面,也有不良商家通过剪辑知名主播的推荐画面,移花接木地用于自家商品宣传,误导消费者认为该商品获得主播推荐。对此,启牛学堂建议,消费者在看到类似宣传时,应仔细比对商品外观、规格等信息是否与直播内容一致,必要时可向客服索要主播授权证明。
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主播以“粉丝福利”为名,诱导消费者跳转至非正规平台完成交易。例如通过非法链接、自建网站或小程序进行付款,脱离平台监管体系,导致资金安全无法保障,一旦发生纠纷,售后维权也面临极大困难。启牛学堂提醒,消费者在参与优惠活动时,应时刻注意订单是否仍处于正规平台交易流程中,如出现跳转提示,应谨慎对待。

随着直播电商持续发展,消费者也应主动提升识别能力,增强理性消费观念。后续启牛学堂将持续关注网络消费新动向,发挥在线金融素养知识学习平台优势,为公众提供专业、系统的金融知识服务,助力构建安全、透明、健康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