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华时论|“苏小超”里,藏着“苏超”的密码与未来

一场高中生足球比赛,场面能有多壮观?被网友亲切称为苏小超2025“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刷新了人们的认知。86日的终极对决,虽在工作日举行,仍有两万八千余名观众涌入球场,为青少年们呐喊助威,观看人数创该赛事记录。这一“超燃”场景,无疑是对江苏足球热情与活力的生动注脚。

苏小超今年备受瞩目,显然离不开苏超的强力加持。自苏超爆火以来,足球氛围、全民热情被彻底点燃,相关的足球赛事都迎来了高光时刻。除了“苏小超”,还有兄弟省份遍地开花的“×超”……这不仅体现了苏超的巨大带动和辐射作用,更让人们看到足球运动在江苏这片土地的深厚群众基础,唤醒了潜藏在城市肌理中的足球基因。从校园到城市,足球已经成为连接人们情感、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载体。

在很多网友心目中,“苏小超”是“苏超”的“前传”。的确,从苏小超苏超,一张覆盖全省、层层递进的青训脉络清晰可见。省长杯1997年创办以来,历经28年沉淀,构建了校长杯”“县区长杯”“市长杯”“省长杯四级竞赛体系。这一体系如金字塔般,将全省大中小学紧密串联,为足球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这个体系中,无数怀揣足球梦想的孩子,从校园的绿茵场起步,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今年“苏超”共有516名参赛球员,其中在籍在读学生球员达217名。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培养的球员占据苏超南京队的半壁江山;宿迁大兴中心小学、三棵树小学走出18草根球星17岁的门神严子航、开场仅78秒进球的闪电高中生寇程等一批校园足球健儿迅速走红。没有“苏小超”的厚积蓄力,何来“苏超”的一飞冲天?

“苏超”与“苏小超”的“足球双响”,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参考视角。校园足球早就被摆在足球体育发展的战略高度,但现实中,很多地方的校园足球难逃“表演赛”内循环的困境,很多家长仍有踢球耽误学习的刻板印象。在江苏,小足球、大教育的理念正在融入不少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像南通创新“3+N”校园足球普及模式,打破了足球人才培养的孤岛困境,让每个热爱足球的孩子都能看到清晰的上升通道;苏州吴县中学打通体教融合初中升高中升学通道,有效破解了足球青训的“12岁退役痛点。体教融合的成功探索,赋予“苏超”更持久、更深厚的生命力,也为全国校园足球发展提供了参考样本。

苏小超的赛场上,我们看到了苏超的昨天,也触摸到苏超的明天。那些在场上挥汗如雨的小学生,或许就是十年后“苏超”赛场的主角,甚至踏上职业联赛的舞台;那些为进球呐喊的人,将是未来二十年中国足球的核心观众群。“苏超”和中国足球的未来,就藏在苏小超决赛日那两万八千多个为青春呐喊的声音中,藏在乡村小学放学后的野球场上,藏在城市中学晚自习后仍在继续的训练里。从这里走出的每一份热爱与坚持,都将如种子般生根发芽,汇聚成推动中国足球前行的澎湃动力。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是江苏校园足球正在书写的现实。足球之路没有捷径,是靠无数个热爱足球、心怀梦想、脚踏实地的孩子一脚一脚踢出来的。让少年们在绿茵场上尽情飞驰吧,因为他们奔跑的方向,就是中国足球的未来。

(陈立民)

责编:胡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