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南京溧水晶桥镇:雨润茶香浓 雨花茶夏采助农增收

台风“竹节草”过后,连续几天的雨水,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马村的800亩雨花茶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连日来,茶园组织50多名采茶工采收夏茶,一片忙碌的景象。

8月4日清晨,记者在晶桥镇马村南京盛峰茶业有限公司800亩雨花茶园中看到,晶莹的露珠点缀在嫩绿的新芽上,50多位当地妇女穿梭在茶垄间,灵巧的双手在茶树间翻飞。“凌晨四点就来采茶了,一上午能采6斤多鲜叶,能赚200多块钱呢!”今年年近七旬的当地妇女梅顺娣高兴地告诉记者,像她这样村里的许多年龄较大的妇女,一年在家门口采茶就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

作为雨花茶的原产地,南京传统上以生产春茶为主,夏秋茶资源长期未能充分利用。近年来,在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绿改红”政策的推动下,茶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南京盛峰茶业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雨花茶制作技艺的保护单位,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充分利用夏秋茶多酚含量高的特点,开发雨花红茶产品,不仅提高了茶园利用率,更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

“现在我们的雨花红茶越来越受市场欢迎,这既是对传统工艺的创新,也是对茶农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南京盛峰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表示。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该公司通过组织村民采摘夏秋茶,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夏日茶园如今不仅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更成为南京茶产业链延伸的缩影,彰显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融合的活力。” 晶桥镇负责人表示。

记者手记:从雨后夏日茶园的生机,到“绿改红”带来的产业升级,晶桥镇雨花茶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传统农业在政策引导和科技赋能下,正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这不仅是产业的转型,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样本。 (张福敏)

责编:刘丹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