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南京浦口:锦鲤跃动 特色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锦鲤,素有“水中活宝石”的美誉,其斑斓绚丽的色彩与灵动多变的花纹,令无数人倾心。在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高庙村的锦运智慧家庭农场锦鲤养殖基地,这抹灵动之美正绽放着别样光彩。

走进农场,工作人员正在对养殖的锦鲤投食饵料,池中锦鲤应声跃动,抢着吃料,颇有活力。该基地占地面积55亩,具备标准化成鱼池、孵化池、育苗池、暂养备卖池,软硬件设施齐全,集锦鲤孵化、养殖、销售于一体,主要养殖品种有红白、大正、昭和、茶鲤、浅黄、单色鲤等,年产5万尾,年产值约80-100万元。池中,五颜六色的锦鲤悠然游弋,尾鳍轻摆间荡起层层涟漪,不仅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更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

“你看这底色银白缀着红纹的是红白,头顶那抹红像朱砂点染的是丹顶红白,墨色如泼墨的是大正,这几种比较受欢迎。今年刚杂交出的金黄白,鳞片颜色很漂亮……”农场负责人董恩运行走于一个个鱼池边,指着水中的锦鲤如数家珍。

将兴趣做成事业,是“00后”董恩运投身这行的初心。“我本就爱养动物,玩锦鲤时发现它的商业价值,索性在乡村投建基地,把爱好变成了主业,成为‘新农人’的一员。”他笑着说。近年来,锦鲤在国内观赏鱼市场热度攀升,需求日渐旺盛,这也让他更坚定了深耕这一细分领域的决心。

锦鲤看品相,价格相差很大。“每一条锦鲤的斑纹、色泽、体态都独一无二,而这些差异正是决定其观赏性与售价的关键,从寻常价位到上万元的珍品,跨度悬殊。”董恩运解释道,无论是鱼苗还是成鱼,他们基地都要经过层层筛选,优中选优才会推向市场。而锦鲤的“黄金期”在养殖三年左右,此时品相达到最佳。销售前,工人们会将选中的锦鲤从鱼塘移入备卖池,待它们适应新环境后再安排发货,确保每尾鱼以最佳状态抵达客户手中。

锦鲤能够健康生长,离不开基地工人的细心养护。养殖过程中,纯鱼食喂养的锦鲤,对水质要求、喂养标准要求很高,雨水频繁、微生物过多也可能使锦鲤发生疾病。清理鱼池、检测水质、喂食送氧……工人们每天悉心呵护着这些“漂亮宝贝”。

经营下来,董恩运的目光早已超越了“养鱼”本身,一条更长远的产业链铺展开来。“养锦鲤需要先养水,好水得靠好鱼池。”除了锦鲤养殖销售,他们基地还可以定制庭院鱼池,从循环系统、过滤系统到净化系统,到建好鱼池配备各个品相的锦鲤,再加上养护服务,就形成了一条“建池——供鱼——运维”的可持续业务链。

目前,锦运智慧家庭农场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拓宽销路,一方面,依托线下活动广泛交流推广,另一方面,通过网络直播模式,每日定时直播,吸引全国各地的顾客购买,每日平均售卖3000至4000元。除了锦鲤,农场利用林地还散养了5000只鸡,今年8月开始产蛋,鸡肉价格从小母鸡到老母鸡每斤20-40元不等,进一步拓宽农场收入路径。

董恩运说:“我去年到这儿开始经营农场,1年多来,农业相关部门以及街道、村里都非常支持我们这个特色养殖产业的发展,从土地流转、养殖技术对接,到用水用电保障等各类惠农服务都非常全面且及时。后期我们将继续壮大锦鲤特色产业,潜心钻研锦鲤养殖技术,加大养殖生产,积极推广锦鲤文化,让产业发展更成熟稳定。”

通讯员:高金军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