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何以中国|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让红色文化在互动中产生深层共鸣

“我知道各位是第一天入营还有些不太习惯,咱弟兄们聊聊天,来来来,我先问你,为啥当兵啊?”8月8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跟随“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身着军服的年轻“吉鸿昌”正站在纪念馆里与来访的观众进行着互动,观众也随着“吉鸿昌”走到不同房间,通过空间的切换,穿越到不同的历史时间,实景演绎“赠碗共勉”“不幸被捕”“英勇就义”三个片段,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革命先辈的气节与情怀。

演员霍正正在饰演吉鸿昌将军,并与现场观众互动

这处位于天津市花园路5号的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始建于1917年。1930年,抗日英雄、爱国将领吉鸿昌购得这座三层小洋楼,并于1931年举家迁居于此。吉鸿昌旧居因建筑外墙由红砖砌成,又被称为“红楼”。2024年11月24日,在吉鸿昌慷慨就义90周年纪念日之际,精心修缮后的吉鸿昌旧居再现光彩。这里也是当年是吉鸿昌在天津开展抗日活动的地下联络站、秘密印刷所,去年年底重新开放至今,他们通过沉浸式展演《我是中国人》以新颖形式讲述英雄故事,秉持着“建筑为舞台、历史为剧本、游客为主角”的理念,将红色场馆变成教育的舞台,将传统的解说词变成根据史实改编的台词,将历史人物穿越到现实之中。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馆长胡鹏宇介绍,他们运营团队是一批“95后”担纲主力的年轻人。“我们就想着怎么样用年轻人喜欢和接受的新形式来呈现我们的红色文化与资源。”胡鹏宇说,这个沉浸式展演《我是中国人》是周末期间滚动式上演,不仅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还得到了很多中老年人的肯定。“很多观众看完之后眼睛里全是泪水,我觉得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

胡鹏宇介绍,为了编写好这部沉浸式剧本他们潜心研究,广读史料,在吉鸿昌故事的细节中找出好角度。“实际上现在看到的版本已经是我们的第二季了,吉鸿昌将军的英雄事迹太多了,我们每隔几个月会进行剧本更新,同时听取各方意见之后再进行剧本的修改完善。”胡鹏宇说道。

运营团队也在思考如何继续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互动方式。据悉,下一步他们将利用手机App和小程序,打造一款沉浸式科技智慧游《红楼秘影》。胡鹏宇介绍,这个项目意在打造虚拟与现实交融的沉浸空间,通过线上的引导与谜题、线下的机关和线索相结合,让游客在参与探索、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悟吉鸿昌将军的精神。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范杰逊

责编:艾陆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