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宝藏之城|这座小城的茉莉花香飘世界

地处桂南的广西横州市,凭借富硒沃土与独特气候,拥有超过18万亩的茉莉花田,茉莉花(茶)产量占中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60%以上,有“中国茉莉之乡”美誉。每年夏季是横州茉莉花采摘季,花田连片,芬芳漫溢,花农在花海中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这是横州市中华茉莉园(7月31日摄)。

这是横州市中华茉莉园(7月31日摄)。

这是在横州市中华茉莉园拍摄的茉莉花(7月31日摄)。

在横州市中华茉莉园,茶农在采摘茉莉花(7月31日摄)。

游客在横州市中华茉莉园采摘茉莉花(7月31日摄)。

今年50岁的雷水平是横州市校椅镇石井村的一名花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便跟随父母种植茉莉花。“有了这朵花,村里人不用外出打工,留在当地种植茉莉花便有稳定的收入,还方便照顾老人、小孩。茉莉花把我养大,也让村里富起来了。”雷水平说。

在横州市中华茉莉园,雷水平在采摘茉莉花(7月31日摄)。

在横州市中华茉莉园,雷水平劳作后在小舍中休息调整(7月31日摄)。

目前,横州集聚花茶企业170余家,带动34万花农因花致富。由一朵茉莉花,当地构建起花茶、盆栽、食品、旅游、用品、餐饮、药用、体育、康养的“1+9”产业集群,衍生出全球集散中心、现代农业产业园、茉莉小镇……让花香以多元形式飘向世界。

一位茶农在当地一个茉莉花交易市场售卖茉莉花(7月31日摄)。

茶农在石井茉莉花交易市场上售卖当天采摘的茉莉花(7月31日摄)。

茶农前往当地石井茉莉花交易市场售卖当天采摘的茉莉花(7月31日摄)。

在当地石井茉莉花交易市场,茶商在收购茉莉花(7月31日摄)。

据史料,茉莉花在汉代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横州。到宋代,横州的茉莉花茶制作工艺才逐渐成熟。明清时期,这里的茉莉花茶成为宫廷贡品。此后,茉莉花茶走向民间,成为大众饮品。

近年来,横州市着力建设“数字茉莉”平台,带动茉莉花产业向智能化、标准化转型发展。

在广西中肯茶业有限公司,随着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全自动不落地窨花生产线”的投产,茶花混合、窨制、筛分等工序全程自动化完成,花香利用率从传统工艺不足50%提升至80%以上。

如今,当地的茶企、花商、合作社、花农可实时上网,了解茉莉花价格,远程查看交易现场实况和交易数据。

在广西中肯茶业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生产茉莉花茶(7月31日摄)。

在广西中肯茶业有限公司拍摄的生产线上的茉莉花茶(7月31日摄)。

在广西中肯茶业有限公司拍摄的生产线上的茉莉花茶(7月31日摄)。

近几年新式茶饮的兴起更给横州茉莉花产业带来新机遇。横县南方茶厂自2018年起就为新茶饮品牌供应原料,2024年该厂新茶饮产品营销总额占其营收约32%。自2021年以来,横州吸引了70多家企业落地,不少知名茶饮品牌使用的茉莉花原料来自横州。

在当地一个非遗茶馆,店员们在制作茉莉花饮品(7月31日摄)。

当地茶馆店员在展示自己制作的茉莉花饮品(7月31日摄)。

这是当地茶馆店员泡制的茉莉花茶(7月31日摄)。

在当地一家茶厂,工人在生产茉莉花茶(7月31日摄)

这是当地一家茶厂在生产茉莉花茶(7月31日摄)。

从田间到市场,横州正以茉莉为笔,以全球为幅,书写千年流传的花香传奇。

这是横州市中华茉莉园(7月31日摄)。

记者:黄孝邦 张爱林

视频剪辑:蔡湘鑫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