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全球机器人产业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8月8日上午,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开幕,这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缩影,成为全球竞逐智能科技制高点的关键舞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机器人科技创新始终坚持“赋能实体经济、支撑社会发展”战略主线不动摇,创新能力和产业实力持续提升。作为机器人的高阶形态和具身智能的重要载体,人形机器人在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安全防护、家政服务、教育医疗等场景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聚焦这一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持续发力,拉动新消费、催生新产业、扩大新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跻身全球引领者。以北京市为例,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三分之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居首,上半年营收增速近40%。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亮出“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激增27.8%,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35.6%和25.5%。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已连续12年稳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辛国斌表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根基在于创新,活力在于合作,未来在于共享。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深入实施,中国机器人产业已从技术追随转向创新引领。
人形机器人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本届大会主题“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直指产业前沿。联合国工发组织副总干事邹刺勇表示,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最佳载体”,正深度重构全球产业现代化路径。IEEE主席凯瑟琳·克雷默则指出,人工智能的赋能使机器人感知决策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大会发布了两份报告描绘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路径,由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发布的《2025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趋势》首次系统描绘具身智能十大演进维度。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2025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锁定工业操作、汽车制造、家居服务等产业化突破口。
国际竞争中,合作与博弈并存。此次大会吸引全球133个国家代表参与,但技术标准主导权之争暗流涌动。IEEE与中国电子学会四十年合作印证开放协作的价值,而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等国高层参会,凸显发展中国家对机器人技术普惠的迫切需求。
此次大会上,200余家企业展出1500件创新成果,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同台竞技创全球之最。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大会昭示着,随着机器人产业进入“具身智能”新纪元,中国正从最大应用市场蜕变为核心创新策源地。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何玥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