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行业动态 > 正文
“共育石榴籽 童绘同心圆”——江苏工院经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暖人心

为深化民族团结,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勇于担当、乐于奉献,2025年6月至8月,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育梦童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李楠、李慧娴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跨越江苏南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三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涵盖文化感知与浸润、情感培育与联结、成长支持与服务三大模块,通过鲜活的实践体验,进一步深化了民族团结之情,为民族地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注入了温暖而有力的支持。

文化感知与浸润:让民族文化在互动中绽放光彩

团队以沉浸式体验为抓手,让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充满活力的红石榴家园,参与者们一针一线地精心缝制象征团结的红石榴挂件,巧妙地将“同心”与“筑梦”的愿景融入指尖。随后,生动的文化展示拉近了孩子们与民族生活的距离:在民族服饰分享会上,藏族学生拉珍和维吾尔族学生乃孜热·迪力亚尔分别展示了各自民族的服饰文化,引导孩子们通过“看、听、触”等多感官体验,深刻感悟民族生活的智慧。

紧接着,团队成员在南通博物苑和蓝印花布博物馆,开展了张謇精神研讨及非遗技艺实践活动。由返乡的新疆、西藏籍学生担任“文化使者”,将南通蓝印花布技艺与江海文化故事带回故乡,有效促进了多元文化的深度交融。

情感培育与联结:用真情互动编织团结纽带

团队以生活化场景为纽带,让各民族情感在团结协作中愈发紧密。“爱在围裙”感恩行动中,孩子们在围裙上创意绘画。藏族女孩拉珍写下藏文“感恩”,视频连线父母时,屏幕那端的父母看到孩子手举作品,感动不已。这份饱含心意的礼物,让亲情与民族情温暖交融。而另一处温馨的场景,则在“同心宴”美食工坊内展开,各族学生齐聚桌前,分工合作:汉族学生负责揉面,藏族学生精心调馅,维吾尔族学生细致点缀花纹。五彩斑斓的水饺在沸水中翻滚跳跃,宛如一颗颗象征团结的心。分享美食之际,这场盛宴化作最生动的“民族团结”。

成长支持与服务:为民族幼苗筑牢成长基石

团队以专业服务为基石,让各民族幼苗在科学守护中茁壮成长。在东方幼儿园,团队成员引领孩子们跳起欢快的维吾尔族舞蹈,指导他们装点特色新疆小帽,并展示西藏传统的哈达礼仪。孩子们头戴自制小帽、手捧自制的红茶奶,在欢声笑语中悄然种下文化认同的种子。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展至“欣然童心”公益暑托班。“小心有‘诈’”主题活动通过动画和儿歌筑牢孩子们的安全防线;“尊老敬老”环节则讲述孝亲故事,传递深厚温情;“石榴非遗”活动通过非遗展示和手工体验点燃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孩子们齐声朗诵“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生动诠释了“石榴籽精神”。在专业看护与悉心陪伴下,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变得充实而温馨。

关爱更跨越山海抵达新疆、西藏。新疆、西藏学生返乡后深入家庭开展入户指导,现场为小朋友赠送益智玩具,同时启动线上“云早教托育”课堂,让千里之外的关爱紧密相连。团队成员通过视频连线,为新疆、西藏的婴幼儿家庭推送儿歌互动、手指操教程,并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小永珍今天学会了挥手再见”“艾福如孜的专注力提高了”……这些细致记录与科学育儿建议,通过云端跨越山海,为民族地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从文化交融到情感共鸣,从童心守护到成长陪伴,“育梦童行”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这场跨越地域的实践,不仅让各民族情谊在互动中愈发深厚,更让青春力量在服务社会中绽放光彩。未来江苏工院经管学院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青春热情回馈社会,为民族团结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让青春实践滋养“石榴籽”茁壮成长。(李楠 李慧娴)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