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民生工程。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以“绣花功夫”推动分类习惯养成,以实际成效擦亮生态底色,让“绿色理念”融入街巷肌理,让“美好环境”惠及千家万户,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书写着生态宜居的新篇章。
党建领航聚合力,绘好分类“责任底色”
街道成立“党员垃圾分类先锋队”,设立“党员责任岗”,组织党员签订“分类承诺书”,推动党员下沉网格,化身政策宣传员、实操指导员、点位督导员,在垃圾投放高峰时段值守引导,在居民家中上门讲解,用“红色身影”筑牢分类一线堡垒。此外,街道将垃圾分类纳入社区考核体系,定期召开推进会、现场会,以制度刚性确保责任落地,让“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成为街道最鲜明的底色。
精细治理求实效,擦亮环境“宜居底色”
街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从硬件升级、流程优化、宣传赋能三方面发力。在辖区居民小区完成分类垃圾桶点位标准化改造,增设智能投放设备,让“分类投放”更便捷。此外,联合环卫部门建立“定时收集、日产日清”机制,实现可回收物“上门收”、厨余垃圾“专线运”、有害垃圾“专业处”,让“分类清运”更规范;通过“垃圾分类进楼院”“环保课堂进家庭”等活动,让“分类理念”更深入。
共建共享促长效,书写生活“幸福新篇”
街道积极搭建“居民议事厅”“分类监督岗”等平台,邀请群众为垃圾分类提建议、查问题,让治理过程更透明;培育“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吸纳退休党员、热心居民等加入,形成“党员带头、群众跟上”的良好氛围。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从“环境整洁”到“生态和谐”,垃圾分类正成为街道文明进步的“试金石”,让每一位居民都在参与中收获归属感,在共建中共享生态红利。
通讯员: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