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8月11日,天眼查数据显示,成立仅两年的南京食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食气生化”)再获资本青睐,成功完成了第四轮(Pre-A++轮)融资,本轮由南创投旗下紫金科创独家投资。
食气生化成立于2023年1月,位于南京生物医药谷,是一家工业废气处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其背后联合创始人是两位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同门师兄弟”——闻志强与汪庆卓。深厚的科研积淀,成为他们创业最坚实的基石,两位联合创始人均出自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所在团队拥有超过20年的梭菌基因编辑研究积淀,并率先开发或应用了该领域近半数的关键基因编辑工具。
公司的成长伴随着资本的持续支持。天眼查数据显示,2024年2月,食气生化获得博远资本2000万元天使轮投资。2024年5月,食气生化参与腾讯的“碳寻计划”,从数百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并在同年8月获得腾讯投资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2025年1月,食气生化完成Pre-A+轮融资,吸引前海母基金、中小担创投、江北科投等多家机构入局。
公司名称“食气生化”,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其核心技术:让特殊改造的微生物“吃”下工业废气,“吐”出高价值的化学品和饲料蛋白。公司专注于食气梭菌基因编辑与气体发酵工程,目标是将富含CO和CO₂的工业尾气,高效转化为可持续资源。
联合创始人闻志强形象地描述了这个过程:“我们的生产线连接着当地化工企业的废气排放装置,当二氧化碳排放物进入发酵罐,气体通过气液传质,不断溶解到液体培养基内,很快就会被培养基内的微生物‘吃掉’,微生物再通过自身代谢,‘吐出’我们想要的化学品,最后进行分离纯化。”

丁醇是食气生化的首发产品管线。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大宗化学品,丁醇在溶剂、增塑剂、燃料、医药香料等领域不可或缺。更关键的是,其环保特性使其成为苯、甲醇等有害溶剂的有力替代品。“公司首发管线以煤制甲醇尾气为原料,切入丁醇这一大宗品种,原料与菌种配置合理,商业模式具有创新性,契合国家‘双碳’政策导向,行业发展前景明确。此外,公司与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掌握了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及工艺放大能力,菌株改造能力覆盖 C2-C12 产物,并联合开发负碳产品,市场潜力较大。”南创投投资经理唐艺轩说,除了技术上的领先优势,食气生化核心团队配置合理,涵盖了工艺开发、放大生产及研发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技术研发实力尤为突出。
传统生产丁醇的主流路线是通过石油—丙烯工艺,而食气生化采用的食气梭菌发酵法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据公司介绍,同样生产一吨丁醇,食气生化的新技术可减少4吨二氧化碳排放。“采取食气梭菌发酵法,以工业废气为原料,原料成本占比远远低于传统路线,物料能耗和水处理等成本与传统路线接近。”汪庆卓说。
目前,食气生化已成功开发出能执行复杂代谢路径的特种菌株,具备合成30余种酸、醇、酯类下游产物的能力,这种技术平台有望赋予企业更强的抗周期韧性。
考虑到对工业废气原料的巨大需求,食气生化设计了两种商业模式:一是自建工厂,合作企业可参股;二是对外出售核心工艺包,即技术授权。这一创新模式也吸引了众多化工、钢铁企业及电厂主动寻求合作。
本文素材来源:
江北科投集团《变废为宝的气体发酵赛道丨科投集团完成对食气生化Pre-A+轮融资》
美丽江苏《花钱买“废气”,这家企业用新技术引领化工行业变革》
36氪《发酵工业废气制造大宗化学品,「食气生化」获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创客公社《曾获腾讯青睐,中科院同门师兄弟创立的南京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
策划 赵伟莉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陈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