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智媒时代背景下,淮安依托运河文化名城、《西游记》文化、淮扬美食等独特资源,创新推动文化国际传播,生动展现中国地域文化魅力,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地方实践经验。
智媒时代淮安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的三重路径
智媒时代,淮安积极探索地方文化国际传播新路径,以创新为引擎,通过科技赋能文化表达、搭建多元融合传播体系、深化文化符号国际对话,让历史文脉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构建起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国际传播新格局,展现了文化名城新时代魅力。
以AI、VR等技术重构文化表达。淮安中国漕运博物馆,运用VR、全息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展现了漕运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其中,全息投影技术生动再现明清漕船桅杆林立之景,游客仰首间,仿若能听见漕工号子自历史深处传来。昔日漕运的繁华盛景通过现代科技得以鲜活呈现,引发广泛传播与讨论。
构建“短视频+直播+VR”的文化传播体系。在洪泽湖大闸蟹节期间,淮安打造沉浸式VR直播体验,观众戴上VR设备,仿若置身波光粼粼的洪泽湖畔,近距离观看渔民捕捞大闸蟹、专业厨师烹饪蟹宴的全过程,全球120万用户通过网络平台在线“云品尝”淮安美食,相关话题登上多个海外美食类平台热门榜单,有力推动淮安饮食文化走向世界。
强化文化符号输出。当俄罗斯芭蕾舞团访淮演出时,淮安巧妙安排非遗剪纸、面塑等手工艺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淮剧演员演绎经典剧目片段,让俄罗斯艺术家与观众沉浸式感受淮安传统文化魅力,促进了中俄文化的深度互鉴与交流。
智媒时代淮安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思考
构建“1+N”文化品牌矩阵。以“运河之都”为核心品牌,衍生“淮扬美食”“红色淮安”“西游文化”等子品牌,形成多层次传播体系;推出“运河味道”海外巡展,结合美食节、非遗展演、文创市集,增强文化吸引力;与海外汉学研究机构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提升学术影响力。
优化智能传播技术治理。建立淮安文化术语库,确保AI生成内容符合历史真实性与文化敏感性;利用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运河文献、民间传说,生成适合国际传播的叙事框架;VR还原历史场景,重建“清江浦漕运盛景”,让用户体验明清时期“南船北马”的繁华;开发“淮扬菜AR厨房”应用,用户可通过手机扫描食材观看名厨演示淮扬菜制作过程;利用大数据识别目标市场的文化偏好,定制传播内容。
推动政企学协同合作。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纳入国际传播战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文化数字化项目;鼓励文旅企业开发“运河元宇宙”等新型文化产品;联合高校开展“智媒时代运河文化传播”研究,培养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
顾荣荣(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本文为2025年度淮安市社科研究项目“智媒时代淮安文化‘走出去’的大外宣研究”〈2025SK6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