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教育 > 正文
馆长说档·档案中的抗战记忆⑤︱铁锤锻造的钢枪

编者按:历史长河奔涌向前,珍贵的档案文献如同一个个时光胶囊,封存着中华民族不容忘却的集体记忆。今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江苏各级档案馆馆长化身为讲述者,借助AI技术的创新力量,还原尘封在档案卷宗里的鲜活历史场景;以深情的话语,解锁泛黄纸页间镌刻的民族抗争精神密码;让烽火岁月中激荡的勇气与信念,跨越时空与大家对话。此刻,让我们一同开启“档案说”,聆听历史的回响,感悟精神的传承。

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祖国山河,中华民族在血与火的淬炼中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在苏北沭阳县马厂镇,一群铁匠以红炉为阵地、以铁锤为武器,在抗战史上锻打出“马厂造”步枪的精神丰碑。在宿迁市档案馆副馆长胡晓娟的讲述下,一幅中国军民以血肉抗争的壮阔史诗慢慢展开。

1941年,新四军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时,枪械匮乏成为生存与抗争的巨大障碍。得知马厂一带铁匠有造枪技艺,新四军三师组织当地铁匠成立了“马厂造枪铁工会”,派上海籍党员姜剑英任指导员。她将铁工会从近300人发展至700余人,成立了多个分会。“叮叮当,家家打铁造钢枪”的民谣在村落里回荡,土法造枪的序幕在硝烟中拉开。

现存于沭阳县档案馆的姜剑英口述史整理稿,详细记录了马厂造枪的情况。当时马厂全无现代工业基础,一个红炉和几把锤、钻、钳、锉,就是工匠们的全部“装备”。他们将钢棍卡在石凳上手工钻孔,用螺旋钻头磨刻“来复线”,技艺精湛的铁匠半个月才能制成一支步枪。初造的“马厂造”问题频发,铁工会随即成立“造枪试验组”,研究改进技术,制定“造枪责任制”,每支枪烙流水号,经试射验收后才入列。“马厂造”的名声更响了,连战士都赞叹“不比鬼子的‘三八式’差”。当新四军送来“捷克式”轻机枪维修时,工匠们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和试验,竟造出“仿捷克式”机枪。铁工会小店分会还攻克了子弹制造难关——用铜钱熔铸弹壳、自制火药填充,造出“泰山号”子弹。

1942年春,日军占领马厂镇,铁工会将几百名铁工武装起来,组成一支“游击造枪队”。他们背着红炉辗转乡野,一边游击抗日,一边生炉锻造。从铁工会成立到抗战胜利,马厂一带的铁工累计造枪7000余支,支援多地抗日。这些带有手工印记的武器,不仅是保家卫国的枪炮,更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密码,让侵略者明白,中国人民的抗争意志如红炉百炼的钢铁般坚韧。

如今,沭阳马厂造历史展览馆内,锈迹斑斑的造枪工具静静陈列在展柜中,仿佛仍在回荡着“用铁锤锻造抗争”的声音。当“马厂造”的故事穿越烽烟,那红炉火星与铁锤击打声,早已凝结成永不屈服的民族强音,激励后人在复兴之路上以钢铁意志锻造新的时代丰碑。

江苏省档案馆、交汇点新闻联合出品

责编:胡安静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