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州市直播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主办的“守护女性健康 捍卫消费权益”主题研讨会8月10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化工研究、质量检测、医学、消费维权、卫生用品等领域专家学者出席活动,从“产-学-研-监-民”全链条深度探讨卫生巾行业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
研讨会期间,专家以前不久发生的“棉密码事件”为案例,针对网传“卫生巾致癌”等内容进行了剖析与论证。各方专家经过研讨,一致认为棉密码产品实际上是安全可靠的,市场存在“诸多误读”。毒理专家和医学专家也在研讨会上确认,硫脲残留并无人体致癌证据、临床上也无案例佐证硫脲对人体存在危害。

多方剖析论证,棉密码卫生巾产品安全
研讨会上,近期发生的“棉密码事件”成为与会者们讨论的焦点话题之一。据悉,棉密码是辛选集团全资子公司广东棉密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其卫生巾产品此前被爆多批次产品检出“致癌物”硫脲,引发公众疑虑。
有消费者自述长期使用该品牌卫生巾后罹患甲状腺癌,也有消费者表示,自身出现了妇科炎症、胎停及新生儿甲亢等问题。对此,棉密码品牌方发布声明称,其产品符合国标并出示了第三方检测报告,但未能完全打消消费者疑虑。此前,市场争论主要聚焦在棉密码检出的硫脲残留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研讨会上,多位权威专家详细解释了棉密码事件中的相关误读,强调相关卫生巾产品实际上并不存在健康风险。“基于剂量和暴露的评估,棉密码卫生巾其实是安全的。”
中国广告协会副秘书长张德志表示:部分消费者可能“谈癌色变”,这是因为人们对所谓“三类致癌物”存在误读,它实际上只是一个分类方法。硫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三类致癌物”,但其中也包含【咖啡因、茶碱等】日常物质,恐慌完全没有必要。

毒理专家、医学博士盘瑶介绍说,毒理学的一个基础就是“万物皆有毒”,剂量决定了它是毒物还是药物。其团队通过三种“最坏暴露场景”模拟计算得出,卫生巾中检出的硫脲残留量远低于慢性毒性阈值,且目前硫脲并无人体致癌证据。此外,她还表示,有人提出硫脲是“危险化学品”,但危险化学品并不等于风险等级,企业在日常生产的过程中对“危险化学品”并非禁止使用,而是要实现安全管理。“一级致癌物乙醇经常被用在食品、化妆品生产当中;‘危险化学品’氢氧化钾则被用于配方奶粉以及化妆品当中。”
当天的研讨会上,妇科专家和甲状腺科专家也确认了棉密码产品的安全性。罗医生是三甲医院妇科专家,她表示:宫颈癌99%是由于HPV感染引发的,跟硫脲完全无关;另外,使用卫生巾应该是在月经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整个怀孕过程,一般不会接触卫生巾,所以‘胎停’等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参会的甲状腺科专家则称:硫脲类物质在动物实验中需极高剂量才可能影响甲状腺,但其对于人体的影响,并无临床案例佐证其危害,“硫脲导致甲状腺癌完全是无稽之谈”。
倡议行业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共治格局
卫生巾行业近年来一直是“多事之秋”,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是坏事,刚好可以促进行业进一步正本清源,在多方共治之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与会者共同倡议,希望未来卫生巾行业能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

广州市直播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会长杨诚钢表示,类似的舆情风波给企业的打击是非常大的。现实中不乏以非法谋利为目的的自媒体。虚假立场之下的所谓“打假”或“科普”扰乱企业正常经营、打击消费市场信心,也会稀释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但只要企业行得正、坐得端,企业产品有底气,就应当向这种“虚假打假人”发起诉讼。

广州市直播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刚现场提出三大行业呼吁:一是封禁伪科普账号,净化网络环境;二是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协同共治的营商环境;三是呼吁企业主动学法用法,依法反击自媒体“抹黑”等不合理现象。
文/涂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