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却挡不住文化传承的滚滚热潮。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探脉书英字,传薪立苏魂”江苏文化英语宣讲团以英语为媒介,在江苏多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活动。团队成员通过线下研学、社区宣讲、学生教学多种形式,让江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一、线下研学:探寻文化根源,记录历史脉络
南京:城墙探秘,双语彰华
7月27日,队员叶秋予、张心怡、魏成鑫前往南京城墙博物馆研学。他们深入探寻南京明城墙的奥秘,从明城墙的历史演变,见证它历经风雨的沧桑变迁;到制作材料,了解古人智慧与精湛工艺的完美结合;再到用途,感受其在军事防御、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现代保护与复兴,看到它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活力。
队员们还拍摄了相关双语视频,向更多人展示明城墙的魅力。

苏州:苏绣雅韵,园林逸趣
队员龚姝慧前期到苏州中国刺绣博物馆,深入调研苏绣。她细致观察绣娘们的一针一线,与专业人员深入交流,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素材。队员王丽雯则前往了常州篦梳博物馆,感受梳篦的历史底蕴。

二、社区宣讲:传播文化声音,润泽童心世界
苏州:苏韵雅艺,童梦传承
7月23日,队员龚姝慧走进苏州市昆山市乐文党群服务中心,开启园林与苏绣的奇妙之旅。以图文视频展现园林之美,从教材话题自然过渡到苏绣,详述其历史、技艺与风格,还融入英语描述,孩子们听得入神、问得踊跃。

南京:明城雅韵,童心探秘
8月10日,队员叶秋予来到南京市鼓楼区东炮台社区,活动现场,众多学生和家长齐聚一堂,期待着这场文化盛宴。叶秋予首先播放了团队制作的双语视频《The Self - Portrait of a Brick》,展现了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渊源、用途、现代变迁和文化价值。随后,她进一步讲解相关知识。孩子们积极互动,提问环节气氛热烈。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迫不及待地想去城墙博物馆亲身领略明城墙的壮丽与神奇。

盐城:非遗盛宴,手工添彩
队员王若僮于7月14日至7月25日,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西坎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她带来一场包含玲珑面塑、淮剧、草编剪纸等盐城特色艺术的非遗 文化盛宴,并搭配手工课。
在讲解玲珑面塑时,王若僮展示各种面塑作品,介绍制作材料和基本技法。孩子们动手尝试,塑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在淮剧介绍环节,她播放经典的淮剧选段,讲解淮剧的唱腔特点和表演风格。草编剪纸课堂上,孩子们跟着示范,编织出小巧的篮子,剪出精美的窗花。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英语,了解家乡文化。

靖江:舌尖美味,双语传韵
7月3日,队员刘宣辰来到泰州市靖江市靖城街道正南社区,开启了一场“Soup buns in Jingjiang 双语课堂:靖江蟹黄汤包”之旅。课堂伊始,她用一段双语视频调动起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兴趣。随后,刘宣辰讲述蟹黄汤包背后的文化内涵,从制作工艺到历史传承,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仅如此,还教孩子们用英语表达“美味”等词汇,让孩子们在品味美食文化的同时,提升英语表达能力。最后,通过相关习题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连云港:多彩瑰宝,双语绽放
7月17日至7月18日,队员夏语思走进连云港市海州区盐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带来一场融合京剧文化讲解、非遗绒花制作与连云港贝雕双语介绍的多元文化盛宴。在准备阶段,夏语思同学精心调查研学非遗贝雕,深入了解其文化底蕴。课堂上,她从七年级下册U4 Chinese folk art这一单元巧妙切入,将家乡非遗元素融入教学。全面而细致地向孩子们介绍贝雕的特色与重要地位,从选材到制作工艺,从艺术价值到文化意义,让孩子们对这一非遗瑰宝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带领孩子们学习相关英语短语、句式,将文化知识与英语学习紧密结合。最后的手工环节,孩子们积极参与,在实践中感受非遗的魅力。

常州:古艺新韵,双语传扬
7月20日,队员王丽雯结合译林版英语课本U4目标,介绍家乡非遗常州梳篦。她精心调研,课堂上从课本主题切入,用英语讲清梳篦各部分名称、分类历史、精细工艺,还提及传承人刑粮的创新。期间教授相关词组句子,依课后对话设计双人英语对话并邀同学展示。又出阅读理解等习题,最后让同学写介绍家乡艺术短文,完成文化与教学融合。

南京:古韵悠长,双语共赏
8月10日,张心怡在南京江宁东山街道外港社区上英语课。她先播放明城墙双语视频,吸引同学目光。之后以视频为引,用英语阐述明城墙历史、建筑特色与地位,融入相关词汇句式。组织小组讨论,让同学用英语分享感受。设置问答环节耐心答疑,最后布置以明城墙为主题的英语短文作业,成功将江苏本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

三、学生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播种文化传承
7月8日至7月23日,队员叶秋予在南京市建邺区河西金陵小学“四点半课堂”,带来一系列“南京文化”英语学习活动。第一堂课,叶秋予以一段研学视频展现南京的古街古巷、特色建筑。接着,从七下unit1入手,讲解中国传统建筑、江苏特色文化建筑和生活方式,自然过渡到南京的明城墙。她还教孩子们相关的英语表达,鼓励孩子们尝试用英语介绍明城墙。
7月16日至8月3日,队员杨莹在南京栖霞区开展一对一教学活动。她将教材内容与家乡自然风景结合,以南京紫金山为切入点,展示紫金山的四季美景图片,讲述紫金山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并引导孩子用英语描述其壮丽景色,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家乡风光的热爱之情。
8月3日,队员张心怡来到南京市江宁区,将秦淮灯彩融入英语教学。课堂伊始,她用一段视频吸引学生的目光。随后,张心怡从历史渊源、制作工艺、现代传承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这一传统技艺。她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秦淮灯彩的美丽,让学生学英语的同时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

“探脉书英字,传薪立苏魂”江苏文化英语宣讲团的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江苏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他们以英语为桥梁,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续写着文化传承的崭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