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细分市场领域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生力军,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力量。
截至2024年底,江苏省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2000家,位居全国前列。剖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之路有着重要意义。本报即日起推出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记”,通过一个个具体细微的故事,展示其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呈现出强劲发展韧性。
新华日报财经讯 轮式巡检机器人灵活穿梭于厂区,锐利的“目光”不放过任何设备异状;挂轨式巡检机器人沿着空中轨道平稳滑行,监控着设备的运行状态;重载人形机的手臂正稳稳举起20kg重物……在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天创机器人”)的产线,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个神奇的特种机器人世界。

特种机器人被誉为“工业安全守护者”,通常具备抗振动、抗辐射、耐高低温、耐腐蚀等特性,能在恶劣工况下稳定执行检测、维护等任务,保障工业设备稳定运行。用公司董事长刘爽的话说:“专”和“精”不是酷炫的动作演示,而是要理解特种现场“无人化”的真实需求,切实解决安全管理痛点。2024年,这家深耕“特种现场”的机器人公司,被评为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16年起,这家南京科技企业开始全面投入特种机器人赛道。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已构建起覆盖电力新能源、油气化工、矿山冶金等多场景的产品体系。截至2024年底,公司生产并部署的智能运维机器人累计超过5000台,在细分赛道中交付数量遥遥领先。
“特种机器人专为在特殊环境中长期可靠运行而设计,需要极高的可靠性。”刘爽解释道,特殊环境往往具有“4D”特性,即所谓偏远、危险、肮脏、枯燥,人工作业难度大,安全生产要求高。因此,“现场强无人化”是刚需,机器人必须在恶劣工况下持续无故障工作,在尽量减少自身宕机维修需求的前提下,为现场设备运维工作智能化赋能。
满足这些场景的差异化挑战,正是天创的核心竞争力。以巡检机器人为例,在连云港徐圩化工园区,T9-W二类防爆轮式机器人助力某企业完成EVA管式反应坝超高压气体管路泄漏检查,实现全无人值守;在渤海油气田,T5-E配电房无人值守机器人将海上平台的电力运维成本降低了80%;在南京某老旧城区写字楼,一套“天机充”挂轨巡检充电机器人为20个车位提供充电服务,节约了90%的电容占用,更为停车场安全管理提供全天候无死角监测手段……
近10年,特种机器人赛道竞争激烈,许多企业未能经受住市场考验。天创机器人历经两轮行业周期仍稳健发展,靠的是什么?
“把握场景刚需是核心。”在刘爽看来,技术创新的根本驱动力源于对场景痛点的深度理解。无论是挂轨、轮式、履带等运动形态选择,还是隔爆、抗腐蚀等特种设计的优化,最终目标都是在真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机器人并非越‘科幻’就越好,而是要‘对症’。”为此,研发团队深入不同能源工业场景,凭借对工况条件精准把握与技术创新,针对各类设备和厂区空间布局,灵活定制技术组合与流程体系。也是基于对各种特种场景应用的“拿捏”,天创机器人将产品技术应用拓展至更广阔的领域,比如工业下游制造业和民用生活场景等。
为实现从“检查”到“预测”到“处置”的能力进化,近几年大热的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方向,天创机器人结合自身技术底座,在细分场景中持续验证共性技术垂直落地的可行性。
2024年底,公司推出“天算”多模态大模型,该模型堆叠了超过45万例工业实景样本,融合声纹、多光谱等多模态数据,构建了工业级设备缺陷智能诊断体系,为复杂场景的预测性维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025年1月初,天创机器人发布了全球首台防爆人形机器人“天魁1号”。该产品创新采用轮式/履带式人形机架构,下半身的轮式/履带式底盘确保了高稳定性和长续航能力,也更适配复杂工业环境;上半身的双臂结构搭载了可自主快换的14种末端工具,能够在核辐射、易燃气体等危险环境中执行阀门操控、开关启停、切割破拆、重物搬运等多样化任务;其折叠身高展开达2.2米,单臂负载超20kg。依托天魁1号强大的执行能力,智能运维实现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跨越式发展,为极端环境作业提供了强大而灵活的解决方案。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陈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