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发新兴投资是建发集团旗下专业的权益类资产管理机构,成立十年来,在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作为LP投资了70多个GP管理机构,120多只基金,覆盖了2000多个科创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90多亿人民币,创造了40多亿人民币的净利润,以及十几亿人民币的地方税收,成为中国创投行业最具影响力和最有代表性的耐心资本之一。
2014年9月全国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中国进入了“双创”的新时代。与此同时,远在厦门经济特区的建发集团也在思考,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站在经济结构转型的风口浪尖上,如何通过投资来推动产业链的变革与跃迁,于是建发新兴投资应运而生。
关键词一:资产管理机构
健康的创投产业链是链接资本市场与创新创业企业的关键,包含以全国社保基金和险资为代表的“资金方”、“LP/母基金”、以VC/PE为代表的“GP投资机构”、“创业企业”和“资本市场”五大核心环节。其中市场化的母基金和结合中国特色、具备专业化投资管理能力的LP是创投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也是过去十年中国创投行业相对薄弱的环节。
在建发新兴投资董事长王文怀看来,LP和GP是两种不同的角色定位:GP主要承担投资“看项目”的角色,而LP更多承担的是资产管理机构“资金配置”的角色。从创立伊始,建发新兴投资就坚持市场化LP的定位,十年来从未改变,从零开始不断建立、完善专业的投资团队,然后通过资金配置的方式把资本配置到GP投资机构和创业项目当中去。因此可以这样概括总结——建发新兴投资是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地方国有企业培育出来的一个市场化LP,是一级股权行业的资金配置方。
在过去十年中,市场化LP/母基金这个群体经历了大起大落,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曾经极为繁荣,其中的巨头们更是在美股上市,管理巨额资产,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一度作为LP直接投资GP。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和风险合规问题,这几类市场化LP的数量和出资规模大幅缩减。市场化LP/母基金群体的弱化是这几年创投机构GP们募资难的核心症结。
培育和发展“耐心资本”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金融资源的不断投入和长线资金的持续供给,更需要培育一定数量专业化、市场化的LP/母基金机构。对此,王文怀呼吁国家、社会和其他资金方能够重视这一环节的发展,培养更多专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专业化LP/母基金,希望政府和监管机构积极引导中长期资金通过专业化LP/母基金入市,进一步完善社保基金、养老金和险资等长线资金的投资政策,积极培育主动稳定的长期投资力量。
只有让创投产业链的五个关键环节“资金方”、“LP/母基金”、“GP”、“创业企业”、“资本市场”都健全起来,才能推动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在建立专业高效创投产业链的过程中,国有机构应该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关键作用,同时市场化的民营机构的角色也十分重要。王文怀认为,有为政府、有担当的专业化国有资本机构,再加上市场化的资本机构三者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我国市场经济多元融合的特点,才能最终能顺利推动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
王文怀说:希望有更多像苏州元禾辰坤、上海科创基金这样的优秀同行出现,大家共同扶持优秀的GP,解决他们的募资难问题,也为资金方的投资回报作出专业贡献。
关键词二:资本市场建设
资本市场是整个一级股权行业的基础设施,也是创投行业生态链当中最重要的一环。从科创板的设立,到港股上市制度的不断创新,建发新兴投资在过去十年中能够取得优异回报,也正是得益于资本市场的不断改革完善。在十年的投资实践中,王文怀认为有三个方面对中国资本市场十分重要:
首先就是合规性。只有不断规范资本市场的上市和流通制度,才能在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优胜劣汰,而不是劣币驱逐良币,才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给予投资者充分的信心去支持中国科创的发展。我们应该想尽各种办法,不断加强资本市场的规范性建设,包括对于中介机构责任的划分更加明确,事后追责的力度不断加大。
其次是不断促进上市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科创含量。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创投行业的历史使命也正在发生转变。特别是对国有资本而言,未来的重点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财务回报,还要思考如何支持国家的科技自主创新。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方向越来越明确,无论是在投资界还是在产业界,以及各级政府,都已经形成了普遍性的共识——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真正优质的、生命力旺盛的科创企业,随着时间的积累,它的资产价值也会越来越高,给股东创造的财务回报也会越来越好。服务国家战略与盈利并不矛盾,反而是相得益彰的。
最后是建设统一的资本市场。从发达市场经验看,在统一的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建立多层次的、畅通的资本市场结构、统一金融基础设施、整合交易平台与清算体系、促进产品与服务标准化等措施,促进了资本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5年初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的目标后,国内也正在统一制度规则、加速破壁清障。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包括通畅的IPO上市制度、理顺的并购规则,以及合理的一级股权流动方式等方面的统一资本市场,资产的流动性更便捷,投资者的回报和信心也将大幅提升。
关键词三:产业朋友圈
建发新兴投资背靠大型综合类投资控股集团的产业资源系统与品牌影响力,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多方链接,多元协作,携手股权投资行业各方,打造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圈。关于产业生态圈的建设,建发新兴投资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个方面就是产业的跨界交流与合作。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这些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技术,需要不同的认知和不同的配套资源支持,特别是当新的科技革命到来后,不同产业之间的界限被快速打破,跨界融合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浪潮,比如AI和医疗产业的结合等,正在不断诞生出强大的“新物种”。建发新兴投资通过母公司资源以及不同产业中的被投GP和企业,主动打造跨界交流的各种场景,不断挖掘其中的投资机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个方面就是一二级市场联动。在一场半导体领域的一二级联动闭门交流会中,有代表一级市场投资视角的多家投资机构,也有代表二级市场投资视角的多家投资机构,还有相关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几家企业及生态圈的其它各方。像这样的一二级联动会,建发新兴投资已经举办了多场,围绕半导体、医疗大健康、新出海等多个方向,几百位代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投资机构以及企业家群体参会,为各方带来了不一样的新视角和实践经验。
虽然组织活动费心劳力,但王文怀依然觉得非常值得:“一个科创企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短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在这条企业生命的时间线上,有的投资机构早一点参与进来,有的投资机构晚一点参与进来,有的投资机构想不断买入,有的投资机构想早日卖出落袋为安。我们提前把二级市场跟一级市场资产持有者先创造一个场景,让他们沟通交流,相互有认知、有信任,以后的交易就比较容易了。建发新兴投资作为资产配置方,要主动建设这个生态链,才能真正将资产的流动性做好,为各方创造更好的流动性和收益。”
母基金周刊曾经做过一个“用数据发现真正耐心资本”的专题研究,建发新兴投资在2014-2024这十年间投资机构的出资笔数上,高居LP排名前十。回顾过去十年,能够持续在市场上活跃的LP必须拥有很强的资产管理能力,通过多元资产配置,降低整体投资风险,既可以获得股权投资的相对高额回报,又可以在市场整体波动期间有更好的承受能力。但如何培育具备专业高效投资能力的资产管理公司一直是个难题,建发新兴投资通过十年的努力,为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展示了一份踏实且有力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