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财经 > 正文
守护童年安全!老爸评测公益课走进社区,教孩子远离问题玩具

8月15日上午,上城区笕桥街道金色黎明社区的暑托班里热闹非凡,老爸评测的技术老师若水带着一堆“爆款玩具”走进教室,一场专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儿童避坑公益科普课”在此拉开帷幕。没有枯燥的说教,只有边玩边学的互动,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揭开了心爱玩具背后藏着的安全秘密。

“大家都喜欢捏这个软软的玩具吧?”若水老师举起一只色彩鲜艳的捏捏玩具,瞬间吸引了全场目光。可当她亮出检测报告时,孩子们的表情从好奇变成了惊讶 —— 这款手感绝佳的玩具,甲醛含量竟是国标的46倍,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更超标50倍。

“长期接触可能会咳嗽,还会影响大脑发育哦。”若水老师结合真实案例,让孩子们明白:“可爱的玩具也可能偷偷 ' 放毒 '。”紧接着,她又拿起孩子们爱玩的史莱姆、起泡胶和假水,揭秘这些解压神器里的“隐形杀手”:硼砂和易致敏防腐剂会悄悄留在手上,长期接触引发红肿瘙痒,万一不小心入嘴入眼,后果更严重。

“所以玩完一定要马上洗手,这是必须做的 ' 安全仪式 '!”老师的话让孩子们纷纷点头,不少人立刻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小手。

“这个能拼出各种造型的小珠子,大家见过吗?”当若水老师拿出磁力珠(巴克球)时,几个孩子兴奋地举手。可下一秒,播放的动画让教室里瞬间安静 —— 单个直径仅3-5mm的小珠子,一旦被孩子误食2颗以上,强大的磁力会让它们在肠胃里紧紧“吸”在一起,压迫肠壁导致穿孔、肠梗阻,必须通过手术取出,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就像最近新闻里那个1岁宝宝,误吞后差点出事。”若水老师严肃地说,按照国家标准GB6675.2-2014,这类磁体明确禁止14岁以下儿童使用。这段演示让孩子们倒吸一口凉气,有人小声说:“再也不敢玩这个了。”

课堂上的趣味环节让知识吸收变得轻松高效。问答游戏中,“哪些玩具不能买”的问题刚抛出,几十只小手就齐刷刷举过头顶;“玩具安全小侦探” 环节里,孩子们拿着“不合格玩具样本”,对照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材质说明、安全标识仔细检查,一个个化身认真的“质检员”,很快就找出了“三无产品”的漏洞。

“原来我常玩的假水这么危险,以后再也不往嘴里碰了!”“我要把磁力珠的危险告诉同学!”下课时,孩子们围着老师七嘴八舌分享收获,不少人还把“看包装、查标识、远离三无产品”的避坑口诀工工整整记在笔记本上。

据了解,这样的科普活动还将走进更多社区和学校,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为他们的快乐童年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责编:周正玮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