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成都世运会 | 在“朋友圈”玩出国际名堂,不愧网红城市

新华社成都8月15日电(记者丁文娴、童芳、宋佳)“无与伦比的烟花树!每一帧都是壁纸”“所有的环节都很棒,无法用言语形容”“成都原来是一座这样的城市,如此闲适,满眼绿色”……

8月7日,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初秋时节,成都又一次成为国际体育界瞩目的焦点。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人员欢聚蓉城,在世界运动会的舞台上共享体育的激情与活力,也尽情探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锦城自有万千气象。在一次次贴心而专业的赛场服务中,在缭绕的火锅香气间,在大熊猫展区前的声声惊呼里,“天府之国”风采尽展,中国风、巴蜀韵“圈粉”无数。

“成都树立了新标杆”

泰国软式曲棍球选手卡尔布姆从没想过自己会这样度过20岁生日。

9日的女子软式曲棍球比赛结束后,赛场里突然响起生日歌的旋律,工作人员捧着“蜀宝”玩偶走来,卡尔布姆的眼泪差点没忍住,“太震惊了”。生日歌、生日礼物、生日餐,组委会的暖心准备让运动员情绪价值“拉满”。

8月9日,成都新都香城体育中心工作人员为当天20岁生日的泰国队球员卡尔布姆(左)送上生日礼物。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看台上,当地观众前脚参加完庆生大合唱,后脚带领外国观赛者一起喊“雄起”,为各队的运动员送上掌声。项目也许小众,但现场的气氛必须嗨起来。

“我非常喜欢来中国,这里观众的热情和友好让人印象深刻。”因优雅气质在社交媒体上走红的拉丁舞裁判、拉脱维亚人辛金斯说,“这次世运会的组织也非常棒,我和同事们对开幕式、对场馆的一切工作都赞不绝口。”

出色的专业素养、流畅的赛事运行,让成都世运会收获高度认可。在德国沙滩手球队领队普芬德眼中,“这里的标准有时甚至比奥运会还要高”。

对拔河项目而言,场地条件是决定比赛能否顺利举行的最重要因素。国际拔河联合会与成都世运会团队已合作两年,亲眼见证了工作人员付出的努力,他们为成都送上大拇指:“场地最好,服务水平最高。”

8月10日,中国队选手刘子仪(右)与莱娅·巴尔博在赛后握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李旭伦 摄

壁球赛场上,职业比赛中都不多见的四块玻璃球场引来惊呼一片。“这是我去过最好的球场!在成都的一切都很完美。”法国选手巴尔博说。她还在社交媒体上发长文回味自己的此次世运之行,“经历了这次赛事,我觉得自己是‘完整’的运动员了”。

下一届世运会将在德国举行,《法兰克福汇报》记者在成都实地考察后撰文写道:“无论开幕式、安保还是组织工作,本届世运会都树立了高标杆。”

“组委会、执委会、志愿者、合作伙伴以及本届赛事期间的工作,都让我们非常满意。”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说,“这将是历史上最好的世运会。”

“这是一场文化盛宴”

“当我见到第一只大熊猫的时候,我心想,这是一只大号泰迪熊吧?”在成都,克罗地亚射箭运动员姆利纳里奇平生第一次见到大熊猫,直呼“可爱得像是玩具!”

土耳其姑娘克伦奇是重度熊猫爱好者,赢下自由搏击女子半接触50公斤级半决赛后,她从容摘下护具,拿出一枚熊猫发卡戴在头上。而她的背包里,足足塞了13个熊猫纪念品。

8月13日,土耳其选手克伦奇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看大熊猫”几乎列在每个人的心愿清单里,而品尝四川美食也是必选项。美国棍网球运动员诺思在世运村里尝试了许多川菜,“这个过程很美妙,我乐在其中”。

离世运村不远的一家火锅店最近人气很旺。古色古香的灯笼悬在头顶,火红的汤锅咕噜咕噜翻腾着热气,穿着各色队服的人三五成群,用五花八门的语言赞美着面前的美食——赛事期间,类似的场景每天都会上演。

阿鲁巴队旗手蒂默曼斯则坐上了边吃边逛的火锅巴士,还观看了锦江夜游的变脸表演,体验了传统的茶馆和采耳,对“老成都”的生活很是钟情:“我之前来过中国,但成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魅力。”

以体育之名的这次相聚,为展示巴蜀风情与东方文明提供了绝佳舞台。

世运村里,泰国运动员“右甩”“左翻”练起川剧水袖,意大利运动员饶有兴味地制作新津绳编,日本选手在蜀锦工艺品前驻足……

世运会蜀锦工艺品展示区

“这些体验非常美好。我很喜欢这里的新鲜事物、精美的手工艺品和独特的文化。”塞浦路斯运动员乔治欧说。

一次次文化展示与交流活动,生动诠释着佩鲁雷纳一年前的预言:“成都世运会将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盛宴。”

“人人安心而自在”

戴上AR翻译眼镜,葡萄牙运动员和德国选手开启无障碍畅聊;美国选手一句“GoGo,带我去熊猫商店”,智能机器狗闻声而动;土耳其选手和智能运动搭子练起了球;澳大利亚姑娘欣赏着美甲机器人喷绘的熊猫图案……

澳大利亚姑娘向记者展示美甲机器人喷绘的熊猫图案

世运村里,从日常起居、训练备战到休闲社交,“机器人天团”轮番上阵,诸多“硬核”科技产品带给运动员新奇而便捷的体验。

“成都就像科幻电影里的城市一样,科技感满满。而且很漂亮,很干净。”美国自由搏击运动员施莱克尔赞叹连连,“大家的东西都随意放置,无需上锁。夜生活丰富,人人安心而自在。”

成都世运会智能机器狗

如他所言,“川式”现代幸福生活的要义,不仅在于酷炫的高新科技、林立的摩天建筑,更在于舒适的城市环境和浓郁的人文情怀。

国际抛竿联合会技术专员弗莱感慨:“到处是绿树,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惬意、绿色、友善,是爱沙尼亚射箭运动员帕斯对成都的印象。

以公园城市的方式打开成都世运会——本届赛事设置的15个室外场地或依托户外公园、公开水域等改建,或设在草地、沙滩等自然场地,生动诠释着赛事与城市的有机结合,也契合了节约、绿色的办赛理念。

8月10日,美国掷准飞盘选手甘农(前)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掷准飞盘比赛在高新区桂溪生态公园举行,观众既可登上主看台近距离观赛,也能在公园周边空地的指定区域自由观赛。奥地利选手纳拉特很享受比赛过程,“我喜欢这个场地,有草地、有树木、有湖泊,满眼都是绿色”。

为了记录在成都的美好体验,德国壁球运动员萨斯基娅在社交媒体上新建了一个照片合集,名字便是汉字“蓉”。爱沙尼亚队飞盘选手莱特盼望着,早日回到这里。

“是时候找个机会去一次中国了!”海外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这样评论。

萨斯基娅在社交媒体上新建的照片合集“蓉”

赛事聚光灯下,开放的成都向世界敞开怀抱,展示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消弭隔阂与偏见、增进了解与友谊,在多姿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中见证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或许这正是世运会最动人的意义。

责编:陈凌天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