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大地英名|淮安佳标门,铭记189名攻城忠魂

清风轻拂翠柏,沿着石板路缓缓前行,位于淮安市清江浦区的淮阴攻城阵亡将士纪念亭巍然矗立、庄严肃穆。而纪念亭东侧的通道,正是当年淮阴城南门的所在,亦称“迎薰门”,后更名为“佳标门”。此地无声,却承载着1945年9月那场攻克淮阴城的惨烈记忆,永久安息着包括徐佳标烈士在内的189位新四军第三师官兵的英魂。

“‘佳标门’,三个字重逾千钧。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标识的变更,更是城市对英雄最崇高的致敬,是永恒的精神地标。”清江浦区委党史办副主任姜长春说。

1943年,徐佳标参加新四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盘踞在淮阴、淮安两城的日伪军拒绝向我抗日武装投降,新四军军部遂决定发起两淮战役。这是一场极为艰巨的攻坚战,也是徐佳标所在特务团成立以后遇到的第一场攻坚战。

9月6日下午,淮阴城的战斗打响。当时,最壮烈的战斗场景发生在城南门。在进攻淮阴南门时,特务团突击连战士在火力掩护下迅速越过护城河抵达城墙脚下,将强攻云梯架到城墙上。徐佳标背插红旗,第一个登上城墙的云梯,把红旗插到了敌人的城墙上。面对趁机反扑的伪军,徐佳标击毙了3个敌人,然而,敌人越来越多,他头部负伤,接着胸部中弹倒下。在激烈的城墙争夺战中,徐佳标被一阵机枪声惊醒,发现城墙右边暗堡的敌人正在疯狂扫射,封锁护城河上的桥梁。面对突发情况,身负重伤的徐佳标毅然拖着断腿,拼命向暗堡挪去,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猛然跃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随即,我军后续部队迅速通过木桥,攻上城头。徐佳标当时年仅19岁,成为我军历史上首位堵枪眼烈士。牺牲时,他上身伏在城墙边上,双手紧紧抓住城垛,身体上布满弹孔

“徐佳标的英勇事迹,正是那189位烈士以生命诠释信仰的生动缩影。”注视着纪念亭背面碑文,姜长春告诉记者,徐佳标的英勇牺牲,让我方部队取得了在1小时30分钟内全歼淮阴守敌8000余人的重大胜利。陈毅军长在祝贺专电里说道:“淮阴之战,赖我指战员奋勇拼命,于短促时间内突入敌坚固城防据点,击毙敌酋。解放淮阴城,使我苏北、苏中、淮南、淮北打成一片,殊堪嘉慰……”

为了表彰他的英雄壮举,新四军第三师党委批准,追授徐佳标烈士“淮阴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徐佳标所在的七连五班被命名为“徐佳标班”,当地政府也将淮阴南门命名为“佳标门”,让英雄之名融入城市血脉。2020年9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徐佳标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如今,这189个名字,已然化作不朽的城门。每当人们经过“佳标门”,抬头仰望纪念亭上“浩气凌云”的楹联时,仿佛有一缕清风轻轻拂过心田。这不仅是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脉动,更是淮安大地上最崇高的精神丰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海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