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南京溧水晶桥镇:秋韵茶香 非遗雨花采撷忙

立秋过后,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马村的800亩雨花茶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连日来,茶园每天组织50多名采茶工采收秋茶,一片忙碌的景象。作为南京雨花茶核心产区,迎来了秋茶采摘季。

8月15日清晨,记者在晶桥镇马村南京盛峰茶业有限公司800亩雨花茶园中看到,晶莹的露珠点缀在嫩绿的新芽上,50多位当地妇女穿梭在茶垄间,灵巧的双手在茶树间翻飞。“凌晨四点就来采茶了,一上午能采6斤多鲜叶,能赚200多块钱呢!”今年年近七旬的当地妇女梅顺娣高兴地告诉记者,像她这样村里的许多年龄较大的妇女,一年在家门口采茶就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

“茶树历经夏季酷热,秋天迎来新的生长佳期。”南京盛峰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告诉记者,秋天采摘的雨花茶,有着区别于春茶娇嫩、夏茶干涩的独特甘醇。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雨花茶制作技艺的保护单位,该公司充分利用秋茶多酚含量高的特点,开发雨花红茶产品,不仅提高了茶园利用率,更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雨花红茶(针形)制作工艺繁琐而讲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毛火、整形、烘焙、筛分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它能消除普通茶叶后期口感的苦涩,让茶香更为醇厚。“无论是雨花茶还是雨花红茶,我们都坚持一芽一叶的采摘标准,确保每一片茶叶鲜活完整,保障品质。”陈盛峰表示。

在芝山村曹庄富硒生态产业园200亩富硒茶园里,也是一片秋茶采摘忙碌的景象。”当地妇女们背着茶篓穿行在茶垄间,双手轻轻一捻,放入腰间篮筐里。“我们芝山村富硒茶园秋茶采摘每天有40多名采摘女工。”芝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其军告诉记者,2020年,芝山村充分利用曹庄富硒生态园内的生态林地,发展了200亩林下富硒茶园,林下套种了龙井长叶、中茶108、金萱等优良茶树品种,综合运用无性系繁苗技术、生态种养管理模式。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教授带领大学生团队,在芝山村推进“炭基硒谷、康养乡土”健康农业经济, 建设了碳基有机肥厂,利用炭基循环生态健康技术实现养殖企业废物再利用,让富硒茶叶用上了天然肥料。“现在我们的雨花红茶越来越受市场欢迎,这既是对传统工艺的创新,也带动了周边村民采茶增收。”李其军表示。

晶桥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山水资源丰富,全镇满眼青枝绿叶,山水融为一体。好山好水出好茶,晶桥镇依托近5000亩生态茶园,已形成年产值超亿元的茶产业链,成为晶桥镇的绿色富民产业。“秋季茶园如今不仅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更成为南京茶产业链延伸的缩影,彰显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融合的活力。”晶桥镇负责人表示, 雨花秋茶采摘,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对不同时节茶叶的需求,丰富茶叶市场品类,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一片茶叶,带动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晶桥镇的茶产业正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张福敏)

责编:刘丹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