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渔歌村,渔歌声里有知音——”8月16日晚,泰州梅兰芳大剧院灯光渐暗,一声悠远清亮的渔歌号子在剧场里响起,由射阳县淮剧团创排的大型现代淮剧《我家住在渔歌村》在此温情上演,为观众带来了一个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温暖故事。

《我家住在渔歌村》是一部聚焦渔歌传承的现代淮剧。该剧讲述苏北渔歌村渔民笑开怀组建渔歌艺术团,却在市场化浪潮下面临解散。其徒弟、镇办主任曲琴推荐他担任文化站代副站长,计划在新建渔歌小镇打造渔歌舞台,却遭开发商的反对。为了实现继续唱渔歌的梦想,笑开怀以说服三个拆迁钉子户为条件,踏上了再现渔歌的坎坷之旅。一首渔歌,牵着一群人,连着一个村。

作为一部渔歌题材作品,该剧在艺术表现上大胆创新。编剧采用戏曲歌舞剧的表现手法,唱词创作追求民歌韵味,既保持口语化的质朴自然,又注重韵律的和谐优美。剧中大量运用象征、比兴等修辞手法,穿插生动的方言俚语,使整部作品洋溢着独特的渔歌戏曲韵味,展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主演翟学凡(饰笑开怀)以刚柔并济的唱腔,将老渔民对渔歌的痴迷与坚守演绎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尤其是剧中那段高亢激越的渔歌清唱,字正腔圆、情感饱满,引发观众三次自发雷鸣般的掌声。糜利利饰演的小辣椒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她巧妙把握彩旦角色的精髓,赋予角色独特的艺术魅力。剧中鲜活语言与方言俚语,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现场笑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

《我家住在渔歌村》展现了射阳县淮剧团在艺术探索上的重要突破。这个素以正剧、悲剧见长的专业院团,首次以轻喜剧的艺术形式,将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通过充满烟火气的市井叙事娓娓道来。他们用生活化的艺术表达,让宏大主题变得可亲可感,在笑声中传递着深刻的文化思考,实现了艺术风格的转型与升华。

自首演以来,该剧先后摘得盐城市新剧目调演文华大奖,入选江苏艺术基金 2024 年度资助项目,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及优秀演员奖,入选 2024 年度江苏优秀文艺成果,还被纳入 2025 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作品。

团长翟学凡表示,此次登上省文华奖终评舞台,是对剧团的莫大鼓舞。团队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对剧目细节进行精雕细琢,力求让《我家住在渔歌村》在艺术品质上更上一层楼,让渔歌的旋律传得更远、唱得更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