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徽商银行迎来二十周年华诞。作为省外首家分行,扎根南京十六载的徽商银行南京分行,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植血脉,推动金融资本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依托改革创新基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徽商银行南京分行正以独特的金融画笔,为长三角生态画卷增添亮丽色彩。在英国《银行家》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徽商银行位列第101位,南京分行的绿色实践正是其全球竞争力的有力注脚。
践行“两山”理念 交出绿色金融答卷
徽商银行南京分行以深刻认知为行动先导,将“两山”理念从顶层设计深植于金融服务的血脉之中。分行清醒认识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不仅是社会责任的担当,更是金融资产长期安全与价值增长的坚实保障。徽商银行南京分行制定专项信贷政策,明确将绿色低碳作为信贷资源投放的导向,让信贷资金流淌绿色基因。强调将生态效益、污染控制等关键指标嵌入风险决策流程,使“生态账”与“经济账”得以并重考量、科学决策。徽商银行南京分行已将“两山”理念内化为全员行动自觉,绿色金融从抽象概念落地为行动指南,驱动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精准聚焦。
在“两山”理念引领下,徽商银行南京分行创新运用特色金融产品,为生态修复与产业升级注入动能。高效运用总行绿色信贷专属产品,如矿山生态修复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融资、“节水贷”等,以灵活期限、优惠利率、高效审批满足差异化需求,精准服务产业绿色转型。
截至2025年7月31日,徽商银行南京分行绿色贷款余额57.68亿元,较年初增加18.59亿元,绿色贷款余额增长率达到47.56%。按照最新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划分,属于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涉及企业及个人81户,金额41.82亿元;环境保护产业金额8.37亿元;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金额2.74亿元;节能降碳产业金额1.04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金额1.63亿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金额0.78亿元;绿色贸易金额0.8亿元;绿色消费金额0.5亿元。
凝聚强大合力 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圈
徽商银行南京分行深知,守护绿水青山非一己之力可成,构建开放协作的绿色金融生态圈是破题关键。分行积极与环保部门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精准掌握环保企业名单、重点治理项目名录及环境信用评价结果,为信贷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背景下,徽商银行南京分行主动融入区域绿色金融协作网络,积极寻求跨区域项目合作机会,推动绿色金融标准互认与资源共享,在更广阔空间内凝聚起金融助力生态改善的强大合力。
持续的资金投入与模式创新,已在南京大地上结出丰硕的生态与经济果实。徽商银行南京分行绿色信贷余额稳步攀升,累计已投放超过50余亿元专项贷款,有力支持了50余个绿色项目落地生根,其中,支持金额较大的项目为南京地铁集团,流动资金贷款余额达12亿元。徽商银行南京分行重点支持的环保科技企业,发挥绿色金融的导向作用,加速了传统产业的低碳化、清洁化转型进程。获得金融支持的制造企业通过节能改造、引入环保工艺,实现达标排放、效率提升和竞争力增强,畅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徽商银行南京分行2024年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显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徽商银行南京分行自身经营的碳排放方面,排放总量为3922.71吨二氧化碳,单位面积碳排放为0.1561吨二氧化碳/平方米;投融资活动碳排放方面,碳排放强度为0.0356吨二氧化碳/万元,合计碳排放总量11.17万吨二氧化碳。
展望绿色未来 深化探索协同共进
“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绝非简单的资金投放,更是一种发展观与价值取向的深刻重塑。”徽商银行南京分行展望未来,将继续深化对“两山”理念的理解与实践,推动金融资源更精准、更有效地流向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进一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融路径,如探索基于碳汇、水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的创新型融资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可计量、可抵押、可变现的“金山银山”。
同时,徽商银行南京分行将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区域绿色金融协作平台,推动跨区域生态共保联治项目的融资协同,为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改善贡献金融智慧与力量。
从理念觉醒到产品创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推进,徽商银行南京分行以金融之笔,饱蘸“两山”理念的浓墨,在金陵大地上奋力书写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当金融的理性逻辑与生态的脉动同频共振,当每一笔贷款都承载着对绿水青山的深切守护,徽商银行南京分行不仅重塑了自身的价值坐标,更以润物无声的金融力量,为城市的永续发展注入了深沉而持久的动能。金融活水奔涌不息,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南京的绿色未来,正在这智慧与责任交融的实践中,日益清晰,愈发壮丽。
通讯员 韩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