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头条推荐 > 正文
百日燃情,铸就“苏超”传奇

轰进20粒进球,6个主场城市迎来21万名现场球迷,数百个“第二现场”大屏观赛点的欢呼呐喊声响彻夜空。8月16日—17日,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第9轮战罢,广大球迷再次见证“草根足球”的激情与活力。从5月10日揭幕至今,“苏超”持续整整100天,其间的54场比赛、144粒进球,让这场足球狂欢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为这个夏天书写了令人难忘的热血篇章。

8月17日,南京珠江路商圈的电子大屏现场直播南京和盐城的比赛,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赛。 本报记者 宋宁 摄
南京队在主场迎战盐城队,60633人观赛,刷新“苏超”单场观众人数纪录。 本报记者 万程鹏 摄
南京地铁2号线开通“苏超”主题摄影视觉专列。 本报记者 陈俨 摄
8月17日晚,南通主场迎战连云港,球迷为客场作战的连云港队助威。 本报记者 吴俊 摄

从草根到传奇,赛场上的热血征途

一路飙升的单场观众人数,勾勒出“苏超”低开高走的逆袭轨迹。揭幕战1.8万观众开局,次日南京与南通的“南哥之争”观众约6000人。5月18日,联赛第二轮启幕,赛事已一票难求,总观众数飙升至5.9万人。随后的升温势头势不可挡:第三轮场均破万,第四轮场均突破2.5万,6月15日徐州对阵镇江单场首超3万人。第九轮联赛,南京对阵盐城的焦点战吸引60633名球迷涌入南京奥体中心,刷新第六轮南京主场对阵苏州时60396人纪录,再创中国业余足球赛事单场观赛人数纪录新高。截至第九轮,赛事累计吸引观众超130万人,线上直播数据屡创新高。

在“江苏人自己的世界杯”,城市代表队为荣誉而战,精准击中大众对体育精神的渴望。6月21日,常州队与南京队的经典雨战吸引全国各地36712名观众现场观看,主队常州迎着瓢泼大雨拼至最后一秒的斗志,赛后教练抱头长跪的身影,成为难忘的“苏超”回忆。8月16日,八轮皆末的常州队在与镇江队的比拼中进一球赢得首胜,球迷激动相拥,喜极而泣。这样的竞技精神贯穿“苏超”赛程:5月25日宿迁对阵徐州,单场比赛队医登场19次,6名球员被担架抬离;6月28日镇江球员黄玮鸿舍身用面部挡出必进球;6月21日盐城17岁门将严子航单场7次神扑零封对手;7月6日常州客战淮安,3名球员同时飞铲犹如热血漫画……很多观众由衷表示,“那一刻,足球已经超越胜负本身”。

“苏超”将普通人的足球梦想照进现实。516名球员中有337名业余选手,在校大学生、高中生与快递员、空调维修工等同场竞技,他们以“双轨人生”致敬并超越平凡生活。6月29日,泰州队球员巴特以“倒挂金钩”进球,业余联赛诞生职业级神作。同日苏州队24号寇程开场1分17秒破门,创联赛最快进球纪录。7月20日,涟水县韩陈村党支部书记、39岁淮安队球员戴虎,登场9分钟打入“苏超”第100球。目前,至少有10名“苏超”球员被大学录取,在绿茵场与人生考场上同步冲刺,为普通人带来共鸣与力量。

“破圈”风暴,全网沸腾的“苏超现象”

从地方赛事到全国热议,“苏超”在现实与网络空间实现双重“破圈”,成为全民参与的体育盛宴。

第一声“惊雷”来自官方的主动下场。5月26日,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成立“木更工作室”,专门策划系列晒图、对歌、斗诗等创意活动,把网络热梗玩出现实感。5月27日,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推出原创稿件《凭什么,“苏超”这次火爆全国?》,首提网友评论“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引发全网关注。5月28日,“南京发布”以此为题发文后,更是被众多自媒体大V纷纷引用。6月4日,常州文旅发布的自嘲神曲《无人扶我凌云志》播放量迅速突破百万,官媒参与网络话语体系的新姿态,增强了公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共燃激情的传播风潮中,“苏超”不再是一省之内的热点,而成为全国网友关注的话题。5月18日,淮安、镇江两地网友围绕“醋”展开创意PK,镇江网友戏称“即日起对淮安实施陈醋贸易制裁”,淮安网友则回敬改编诗句“海内存知己,天呀四比零”。5月25日宿迁对阵徐州赛况激烈,“楚汉世仇”的历史梗全网疯传。富有特色的地域梗迎来井喷,“挨着太湖就是水”的调侃、“江阴观众随时倒戈”的幽默、“江苏唯一南哥是灌南”的豪言相映成趣,方言、饮食、历史典故熔于一炉,每个江苏城市的文化特质都在段子里绽放独特魅力,“散装江苏”从戏谑蝶变为“多样化共生”的象征。

一个区域性业余联赛,却屡屡打破传播纪录。数据表明,5月31日“苏超”首次登顶微博热搜,6月21日单日热搜高达25个,7月的第一个周末相关话题40次冲上热搜,5月至7月微博平台产生171个相关话题,总阅读量高达29.34亿次。截至8月17日,抖音平台“苏超”“苏超联赛”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280亿次,相当于每个中国人观看了超过20次。苏州大学教授、东吴智库副院长周永博表示,地方赛事成功跨越了专业圈层,获得了最大化情感联结和共鸣。

超越绿茵,全域联动的文旅新生态

始于绿茵场的竞技狂欢,如今已演变为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影响力远超赛事本身。

5月30日,常州队对阵扬州队前夕,常州率先发力,宣布端午假期对扬州游客实施全市A级景区免票政策,引发文旅热潮。江苏各地随后纷纷推出“景区开放+IP绑定+消费激励”的组合,“宠粉”竞赛升级,经济效应显著。端午假期,全省接待游客12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6.93亿元;随后每轮联赛,主场城市外地游客量及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总额均较上周末稳步增长,前六轮赛事累计实现营收380亿元。6月13日,江苏省政府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强调充分发挥“苏超”撬动作用,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

随着赛事深入,“第二现场”观赛模式让足球热情融入城市肌理,有效带动周边的商圈和餐饮,也形成独特的城市风景。全省各地的夜市大屏、商场中庭、社区广场,集观赛、美食、互动娱乐于一体,看球从专业活动变成全民节日。7月5日晚,南京队与苏州队迎来对决,南京66个“第二现场”吸引观赛客流25.4万人次。7月19日,南通45个官方“第二现场”贡献销售额7717万元。

“苏超”自开赛伊始,便展现出对群众需求深刻而细微的体察,落实改进迅速有力。第三轮赛后,针对观众反映的“场地小”问题,13座承办城市接连将主场提升至奥体中心级别,并整合公共交通资源,保障公安、安保、电力、医疗等各类后勤,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球迷期待“上帝视角”,6月14日淮安对阵南京时即启用无人机航拍;黄牛代拍冒出苗头,多部门联合执法进行整治。目前,江苏12345热线开通“苏超”建言闭环服务,获评“这是真正为老百姓办的活动”。

当体育赛事真正扎根群众,产生的能量可以如此澎湃。如今的“苏超”已成为展示城市魅力、凝聚地域认同、推动产业升级的多功能平台,它开创的模式与积累的经验也将为未来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发展提供宝贵借鉴。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