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公司新闻 > 正文
创投观察站|靠把养殖场粪污“变废为宝”,伊利甘当“试验场”,这家南京企业再获数千万元融资

新华日报财经讯 近日,江苏思威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威博”)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B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深圳嘉道绿色低碳基金,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作为天使投资人持续跟投。

思威博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将养殖场粪污、市政污泥等有机固废“变废为宝”,转化为有机肥料。成立十年,公司不仅成为农业农村部绿色智能肥料创新重点实验室及沈其荣院士工作站共建单位,更连续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南京市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荣誉。如今,思威博的业务足迹已遍布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拥有35个自营基地、40个技术输出基地和51个试点项目,年产能可达30万吨,含技术输出基地的可销售有机肥、微生物肥料总量超过50万吨。

如何在看似“不起眼”的有机固废领域掘金的?故事要从其创始人华怀峰说起。

作为浙江大学硕士,华怀峰曾在农业巨头中化集团下属企业担任总经理,深耕行业十余年。2014年的一次工作调动成为他创业的契机。当时,正战斗在有机肥市场第一线、准备大展拳脚的他,却被调回总部。突如其来的调令打断了他的计划,当时他已敏锐地察觉到有机肥市场的三大痛点: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质量参差不齐、生产设备落后且投入高昂,以及投资回报周期长难以吸引农户。

思虑再三,2015年春节假期刚结束,华怀峰毅然辞去高薪职位。同年5月,他联合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事创立了思威博,开启了将“废弃物”变为“资源”的创业之旅。

思威博的核心技术是“生物+分子膜”技术,通过复合微生物菌及特有的分子选择膜,搭建起类似“蔬菜大棚”的发酵空间。这套工艺不仅解决了前期基础设施固定投入高、建设周期长、灵活性差的问题,还能在北方地区维持全年12个月的稳定发酵能力。更重要的是,其分子膜如同智能过滤器,只允许水和二氧化碳通过,解决了困扰行业的“臭味”难题。从设备搭建到投入生产,最短仅需3天,大幅提升了效率。

技术的威力很快在实战中得到验证。成立仅仅一个月,思威博就成功中标伊利集团的项目。华怀峰向伊利提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方案:免费清理牧场粪污,无需伊利提供任何设备和人力,产出的肥料伊利还能低价回购用作牛床垫料。这对拥有众多大型牧场、年产生巨量粪污的伊利而言,无疑是一举多得。于是,伊利拿出3000吨粪污让思威博“试水”。团队迅速在牧场旁建立基地,四周内便将3000吨粪污转化为1000吨优质有机肥,成本低至180元/吨,远低于行业平均240-300元/吨。

这一漂亮的首秀,直接为思威博赢得了伊利为期三年的合作大单。这个标杆案例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温氏、赛科星等养殖巨头随后纷纷寻求合作,思威博也根据客户需求灵活提供深度合作或技术托管输出服务。在销售模式上,思威博以生产基地牧场为中心,组建当地销售团队,直接覆盖半径150公里内的农村市场,形成了高效的市场渗透力。

华怀峰介绍,此次B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三大方向一是加码农业生物科技底层研发,持续扩充菌株资源库与基因编辑平台;二是加快产业投资布局,在华东、华南建设万吨级细胞工厂,夯实量产壁垒;三是升级团队梯队,引入全球微生物组学与AI育种人才,让实验室成果更快落到田间地头。

“思威博在农业微生物领域具有稀缺系统性能力,比如院士级科研背书、菌株库深度及商业化落地速度均处于行业头部。”深圳嘉道绿色低碳基金合伙人龚婧怡在投资签约现场表示。

本文素材来源:

35斗《“模式+技术”双轮驱动,思威博玩转有机肥市场新套路》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思威博·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

铅笔道《蚂蚁金服董事长竟投了“掏粪工”:覆盖9省年产4万吨有机肥流水900万》

公司官网

栏目策划 赵伟莉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陈娴

责编:赵文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