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2025省文华奖|一曲拉魂腔诉尽家国情,《烽火中的板三弦》演绎淮海戏艺人抗战故事

在抗战的烽火岁月里,淮海戏艺人以板三弦为器、以唱腔为刃,在苏北大地奏响了抗战宣传的激昂旋律。818日,淮海戏《烽火中的板三弦》在江苏大剧院热血开演,将这段镌刻着家国大义与文化坚守的历史搬上舞台。

淮海戏《烽火中的板三弦》取材于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史实。清末诞生的淮海戏,在抗战时期迎来特殊使命——在根据地抗日民主政府支持下,艺人们成立“艺人救国会”,以舞台为战场,用唱腔传递革命信念,淮海戏得以快速发展,被赞为“革命小戏”。剧中,杨家班艺人正面临抉择:国家危难之际,是坚守戏台谋生,还是加入共产党的抗战宣传队伍?时局动荡之中,是让淮海戏技艺在战火中湮灭,还是拼尽全力将其传承发扬?最终,他们选择以板三弦为“武器”,在苏北大地唱响救亡图存的强音,让文化的火种在烽火中生生不息。

淮海戏独特的“拉魂腔”在剧中得到极致展现。主演薛梦雅将杨春女的情感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与秋生定情时的婉转清甜,父亲牺牲时的悲怆激越,十年后接过勋章时的深沉厚重。每一个音符都浸透着家国大义与儿女情长,每一次转调都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坚韧。

演出结束时,剧场内掌声雷动,不少观众眼中闪着泪光。“第一次知道淮海戏还有这样一段历史,既好听又好看,更让人心里热乎乎的!”一位戏迷感慨道。淮海戏《烽火中的板三弦》,不仅让更多人读懂了这段艺者丹心的革命往事,更以创新的艺术表达,为地方戏曲的现代表达开辟了新路径。

淮海戏《烽火中的板三弦》的上演,是连云港市淮海剧团深耕地方戏曲传承的生动缩影。作为淮海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守护者,剧团始终守护着淮海戏的“魂”与“根”。剧团立足本土文化挖掘创作素材,赋予淮海戏时代表达,让淮海戏既守住艺术根本,又贴近当代观众,在传承中焕发持久活力。

连云港市淮海剧团负责人表示,未来,这支扎根苏北大地的戏曲队伍,还将继续以舞台为桥梁,让淮海戏的弦音跨越时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让这门承载着地方文化记忆的戏曲艺术,始终奔涌在时代的浪潮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

责编:周娴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