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教育 > 正文
从“起跑”到“领跑”:探索新时代家庭教育“常州范式”

校地共同为龙城家庭教育书院揭牌、发布《常州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决策咨询报告》、海内外家庭教育领域专家聚焦数智时代家庭教育的热点问题、观看家庭教育微短剧……8月19日,2025数智赋能家庭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江苏常州举行。海内外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代表、学生家长等240余人齐聚一堂,通过交流研讨进一步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家庭教育的边界与可能,为构建更加开放、均衡、可持续的家庭教育生态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份活力与担当源自深厚的校地合作根基。近年来,江苏理工学院与常州市教育局、妇联紧密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从顶层设计到资源配置,进行深度统整,孵化了长三角地区首家市级家庭教育研究院——常州市家庭教育研究院。研究院以“研究家教、服务家庭、引领家长、涵养家风”为工作定位,秉承“为每一个儿童未来负责”的价值追求,从2023年的迎风“起跑”逐步向“领跑”迈进,着力打造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常州范式”。

跑好家庭教育品牌塑造的“接力棒”

从多次市级研讨会的召开、专项科研成果的落地,到长三角地区家庭教育特色活动的呈现,再到国际研讨会的筹备召开,江苏理工学院与研究院携手并进,塑造起常州市的家庭教育品牌。

品牌的生命力源于深厚的学术支撑。作为常州家庭教育领域的重要智库,江苏理工学院携手研究院推出家庭教育研究成果50余项,在权威报刊发表多篇文章,连续两年面向全国发布家庭教育课题指南,举办各类讲座、研讨会。在此次国际研讨会上,研究院向社会发布《常州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决策咨询报告》。此前已连续发布《常州市家庭教育调查研究报告》《常州市家长学校建设研究报告》。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俞亚萍表示:“这些报告深入剖析了常州市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致力于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常州市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爱心妈妈结对关爱亲子研学活动,家庭心理服务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实践活动……一张张由务实奋进擦亮的家庭教育名片正在将家庭教育的理念深深植根于龙城大地,为孩子们的成长撑起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

跑出创新服务家庭教育的“加速度”

会上,龙城家庭教育书院正式揭牌,落地于武进区牛塘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这意味着在市级层面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多了一个专业化的服务平台与可靠的现实载体。该平台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涵盖亲子沟通、心理辅导、成长规划等。

龙城家庭教育书院将承担起未来面向社会开设“家庭教育微专业”的任务。去年年底,由江苏理工学院和常州市家庭教育研究院共同打造的苏锡常地区首个“家庭教育微专业”正式开班,前不久顺利结业,吸引了30余名师生报名参与,形成了一系列“微专业”建设的宝贵经验。

龙城家庭教育书院“微专业”的开设将充分依托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学术学位硕士点、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硕士点和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顺应当前社会对家庭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融合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培养具有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微专业’开设的初衷就是希望让学习者努力成为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者,积极传播科学家教理念,服务社会。家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人才。”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院长、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德方如是说。

跑赢数智赋能家庭教育新赛道

常州市家庭教育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不断创新家庭教育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龙城家长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资源和服务。同时加强与国际国内家庭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邀请参与研讨的海内外家庭教育的专家“朋友圈”日益扩大,既有赵石屏、缪建东、高书国、黄辛隐、吴重涵、杨咏梅等国内“大咖”,也有奥列西娅·沃尔科娃、孔金莲、高映美等海外专家线上线下指导,活动传播受众已逾10万人次。

面对数智时代的新挑战,江苏理工学院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的新路径——编制和使用家庭教育读本,进行线上推广、线下发放,并合理创编推出《家庭教育小剧场》系列微短剧。研究院选择家长最关注的问题编制成《家庭教育热点12问》,将理论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老百姓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通俗读本,并以江苏理工学院网络思政项目孵化为平台,师生共同参与创编演绎六集《家庭教育小剧场》系列微短剧,通过隔代教育分歧等多种真实场景的再现,进行家庭教育知识讲解,直击家教问题,引发观众共鸣。

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崔景贵说:“我们要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战略部署为引领,以促进儿童最优化发展为中心,以数智化技术应用为杠杆,以家庭教育新思维为关键,积极赋能推动新时代家庭教育深化改革、转型变革,自觉做有理想、负责任的新家庭教育行动主义者,重塑家庭教育新生态,重构‘AI+’家庭教育新范式,聚力助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蒋相杰 许琳)

责编:韩震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