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反诈直通车220|新生必看!入学前这些诈骗“坑”千万要避开

步入八月下旬,开学在即,大批学子就要重返校园,不过,诈骗分子也悄悄盯上你们了!他们利用家长对孩子的关切,对学校事务的信任,编织出五花八门的骗局。

反诈这根弦,开学更要绷紧!我们先来看几个近期发生的真实案例。

真实案例一

8月12日,常州市民章先生接到了孩子班级群里班主任的好友申请,章先生未加核实便通过了好友请求。随后,这位“老师”先是向他索要了儿子的衣服尺寸,紧接着,对方称需要通过微信扫码支付六套校服的费用,并发来微信收款码,章先生扫码完成了支付。然而付款后没多久,对方又要求他支付孩子在校的700元伙食费。

就在他再次通过微信扫码付款后,孩子班级群里真正的班主任发布了紧急通知,称有不法分子冒用其身份向家长收取校服费用,目前学校并未要求收取任何费用,章先生这才意识到遭遇诈骗,立刻报警求助。

真实案例二

7月中旬,苏州太仓的胡先生也遇到了类似的骗局。骗子盗走了班级老师的QQ,在群内发送了一个链接,称是国家给学生的补贴,让大家填报信息领取。这次不是向各个家长收钱了,而是“发钱”了。

胡先生觉得是学校发送的信息,信以为真,点进去按照要求填写相关身份信息和验证码。所幸胡先生填写的是自家小孩的身份信息和自己的银行卡信息,无法匹配。就在耽误拖延的这段时间,胡先生回过味儿来,觉得不太对劲,遂报警,未造成经济损失。

套路解析

骗子先是混入各个学校班级群,伪装成学生家长“潜水”一段时间,耐心观察,摸清老师活动规律。待时机成熟,骗子会克隆账号冒充老师,或是直接盗取老师的社交账号,私聊家长或者直接在群内以收取校服费、伙食费、资料费等理由,发送相关收费通知,要求家长迅速转账,以此实施诈骗。有的也会以发放国家补贴为由发送虚假链接,骗取银行卡账号密码和验证码等关键信息,以此实现盗刷。

部分家长因为太过信任“老师”的身份,或者急于处理孩子的相关事务,往往未经确认就匆匆交钱或点击了虚假链接,造成经济损失。

警方提示

1.学校老师要严格管控进群人员,设置明确的进群门槛或指令,保证确认是学生家长或相关人员才可进群,不要放进任何可疑人员。

2.家长在收到任何学校相关收款信息要保持高度警惕,可主动联系老师或其他家长,确认是否为学校所发相关事务,再进行下一步行动。

3.家长和学生切勿轻易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轻易下载对方指定软件、轻易泄露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及手机验证码。

4.一旦发现被骗,要保留证据,及时去辖区派出所报警,并告知群内老师。

实习生 胡媛媛

通讯员 启南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红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