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刚刚!1.55亿千瓦!江苏四创新高

交汇点讯 用电负荷与高温一样居高不下。就在8201235分,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今夏第四次,突破历史极值,达到1.55亿千瓦,较去年最高值同比增长5.99%

记者20日下午从国家电网了解到,虽然负荷“高峰”频频,但得益于新型电力系统承载能力的不断提升,江苏电网运行平稳、供电安全可靠,全面满足江苏超8500万人的用电需求,全力支撑GDP13万亿的经济大省安全度夏。

高温拉动用电负荷持续攀升。据统计,今年7月全国的平均气温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虽然已经立秋,但空调制冷负荷仍是拉动电力负荷攀升的‘主力军’。”国网江苏电力调度运行处副处长李杰表示。

此外,江苏经济也在持续向好,在数据中心的算力需求、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夜间经济的用电需求等进一步拉动下,也有力促进了用电负荷的稳步增长。

面对用电负荷的历史性峰值,江苏电网表现堪称稳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推进,各类能源资源协同发力,全面筑牢保供“压舱石”。

就在今夏,江苏煤电最大出力达7871万千瓦,同比增长7.14%,高峰时段出力贡献达4.5成,稳住保供“基本盘”。

与此同时,依托±800千伏特高压建苏直流、±800千伏特高压锦苏直流、±500千伏超高压龙政直流等超、特高压工程,将千里之外的电力引入江苏。

数据显示,820日,江苏最大区外受电规模达3742万千瓦,占当时全省最高用电负荷的24%

作为江苏第一大电源,江苏新能源装机已达1.1亿千瓦,今夏对电力安全可靠供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820日,江苏风电、光伏累计最高出力5547万千瓦,占当时发电出力的40%

为了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国网江苏电力紧扣“主、配、微”,着力打造坚强主干网、智慧配电网、智能微电网、全域信息网“四张网”,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作为主干网建设的全新探索,江苏投运的我国首个“交流改直流”输电工程,显著提升长江两岸电网互联互通能力,更好满足江苏省内新能源北电南送的配置需求。截至目前,该工程已累计输送电量超80亿千瓦时。

新能源不仅要“送得进”,更要在关键时刻用得上。

针对新能源发电的特点,国网江苏电力打造的新型电网运行控制系统,通过量身定制的实时“电网画像”功能,在线滚动计算当前电网的动态输送能力,精准反映电网实时运行状态。“根据电网画像,我们就可以精准调控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在白天新能源大发时段让电网多利用新能源,提升能源发电的利用率,也能避免极端情况下新能源发电过多,而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情况。”李杰表示。

在常州五星智慧充电站,62个车位分成三排,分别对应交流慢充、直流超充等不同需求。整个场站的车棚上都安装有光伏组件,不仅可自发自用,配合储能、V2G(电动汽车给电网送电)等设备,还能在必要时变充电站为“发电站”。

这种融合了充电与发电两种形态的微电网形态,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一个缩影。714日,江苏成功实施我国最大功率的省级车网互动(V2G)集中实测。

当天19时至20时,共有144辆新能源汽车参与反向放电,累计放电功率达4194千瓦,有效缓解晚间用电高峰时段的供电压力。

为了支撑今夏晚间电网用电高峰,江苏电网还开展了大规模新型储能的集中调用。76日起,国网江苏电力通过新一代调度支持系统,在用电高峰同时向超过700万千瓦新型储能发出放电指令,总参与容量724.8万千瓦,实际最大调用规模为714万千瓦,相当于近7千万100瓦的灯泡同时点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倪敏

责编:李嘉豪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