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8月20日,在沭阳县耿圩镇的一处紫薇种植基地,主播们手持手机穿梭花海,对着镜头热情地介绍着“红火箭”紫薇;另一边,工人们熟练地挖树、打包,将一株株“紫气东来”的希望装上发往全国的货车……记者了解到,这只是沭阳日常的一景。如今,全国淘宝、京东等平台上60%的花木类卖家来自沭阳,直播销售额更是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一。全县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人从事花木相关工作。

从一棵树到一个庞大的产业帝国,沭阳究竟是如何将“美丽经济”做到如此极致的?
“是一米六的(紫薇),红花紫薇,红火箭,大红色的花色,红红火火的,花开富贵,紫气东来!您是哪里的?报个收货地址,我给您报个包邮送货上门的价格。”在直播间,主播时而细致讲解品种特性,时而弯腰展示树苗根系,与屏幕另一端的网友热情互动。

耿圩镇花农徐帮国介绍,进入七月以来,自家一百多亩紫薇花进入最佳观赏期,线上咨询量和订单量大幅增长,日均销售额超万元,客户遍布全国。
“美丽经济”不仅富了生产者,也带动了乡亲们就业。镜头转向田间,工人们分工明确:有的手持铁锹小心翼翼地挖掘树苗,确保根系完整;有的则熟练地将紫薇树修枝打包;物流人员再将打包好的树苗整齐码放在货车上。所有流程都在田间地头高效完成。
“上午已经发走一批货了,现在打包的是第二批,发往山东、广西、云贵川等地,三天内客户就能收到。”打包工人张君一边忙活一边说。线上日均数万单紫薇订单从直播间飞向全国,线下装满花苗的货车驶向园林工地、庭院露台,实现了“线上线下”双轮驱动。

基地直连直播间,田垄对接大市场,这样的景象是沭阳产业模式的缩影。花木是沭阳的特色优势产业,种植历史悠久,产业基础扎实,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约占江苏省的1/4、全国的1/20。作为中国最大的花木集散地之一,沭阳近年来抢抓消费转型机遇,大力发展花木电商,探索出一条引领消费、振兴乡村的有效路径。
在这里,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则成为“新农资”。
为了让创业者没有后顾之忧,沭阳构建了立体的服务网络。从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的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到各职能部门、乡镇,再到电子商务协会、花木电商协会等行业组织,为创业者的大事小事排忧解难。

在这样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下,沭阳“花木+电商”的模式爆发出惊人能量。2024年,沭阳花木销售额达350亿元,今年将力争突破400亿元。
目前,在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评选中,“沭阳花木”项目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和完善的产业链,已经连续六年排名第一,实现了“六连冠”的辉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通讯员 相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