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华时论|让“老家底”成为“新富矿”

昔日老旧仓库变身“文创+文艺+文商”的创意文化综合体——美罗文化创意园,是苏州首个完成“工改商”的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项目,如今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打卡消费。近年来,许多像美罗文化创意园这样的闲置资产、废旧厂房、城市洼地华丽蝶变,以新样态融入城市肌理,既承载了城市记忆,又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不少城镇普遍存在存量建设用地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等问题。一些昔日繁华的地标逐渐衰败、闲置,甚至沦为城市“伤疤”、发展“包袱”。当前,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必须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推进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向存量要增量,已成为一道现实而紧迫的命题。正如省委主要领导在苏州调研时所指出的,城市更新不能一蹴而就,要保持定力和耐心,因地制宜建立可持续的模式,让“老家底”成为“新富矿”。

推动城市发展,不能只盯着做优增量,也需要抓好存量盘活。闲置的工业厂房、缺乏人气的老旧街区、利用率不高的场馆设施等,是城市的“老家底”,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通过功能转换、品质提升和场景营造,完全有可能激活这些“沉睡”的资源,把“闲置资产”转化为“活力资本”。以无锡新吴区的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产业园为例,政府收储低效企业存量用地,成功整合出连片净地,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华虹作为集成电路链主企业,带动紫光青藤微、紫光安芯、新洁能等上下游企业落户,实现产业“串珠”成链。由此可见,盘活存量,就有可能创造高质量增量。

盘活存量,需有“敢破敢立”的勇气与担当。焕新“老家底”,涉及产权归属、土地性质、资金来源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困难多,需要承担的风险也不小。重振“家业”,不能一味推倒重来,更不能任意把“老家底”拆了、扔了。应当认识到,盘活存量、壮大“家业”,才能让“寸土”生“寸金”,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只有把责任扛起来,让思路活起来,将各类资源汇集起来,积极探索新机制、新路径,才能从存量中找到新机会、拓展新空间,让“家底”中“长”出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和业态。

也要看到,各地存量资源形态多样、情况各异。在盘活存量过程中,必须深入摸底、全面统筹,分类施策、有序推进,绝不能一哄而上,搞“一刀切”“一种模式”。南京遵循“修旧如故+与古为新”原则,激发历史街区内生动力;常州聚力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创意经济相融合,“老厂房”变新地标;淮安通过闲置厂房“腾笼换鸟”,低效用地“化零为整”,实现工业用地拓界连片,这些都是因地制宜的鲜活例证。同时,盘活存量,除了更好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还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实践证明,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和改革办法冲破利益藩篱,推动各类要素资源精准适配,实现既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存量才能真正“活起来”。

从巷弄更新到老厂房的创意蝶变,从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到闲置资源充分利用,盘活存量大有潜力可挖。引进新业态、导入新产业、增添新功能,在激活存量中拓宽发展空间,在精细绣花中回应民生需求,我们的城市将更具活力、更加宜业宜居。(杨丽)

责编:胡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