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财经/一周热点 > 正文
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创新论坛2025在南京成功举办

新华日报财经讯 “CENI是什么?”“CENI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8月21日,在南京举办的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分论坛之一——CENI创新论坛2025,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现场,近百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应用场景方积极分享和交流,展示了CENI最新的技术突破,携手探索下一代互联网中CENI将发挥的巨大作用。

CENI创新论坛2025由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江苏省通信学会、江苏未来网络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协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刘韵洁,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贾尚斌致辞。

CENI,China Environment for Network Innovations的首字母简称,指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是我国通信信息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刘韵洁院士将未来网络比作“网络世界的高铁系统”。互联网就像普通公路,车多会堵,还易遭遇极端天气影响,CENI就像为数据传输修建的“高铁专线”,可以将数据准时、安全、高效的送往目的地。

2005年,在刘韵洁组织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的技术专家开启未来网络技术理论研究新征程。2010年,刘韵洁和李国杰院士向国家提交了CENI建议和实施方案,为CENI的诞生奠定了基础。2011年,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在南京成立,成为CENI项目法人单位。2025年1月2日,从南京全市科技大会暨产业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上传来喜讯,CENI全面竣工,当前,已支撑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等国家战略项目,链接算力规模超10万P。

此次分论坛上,为进一步推动基于CENI的开放共享与创新示范,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牵头发起了四项共创——CENI-NIDA面向新质互联网的创新生态启动仪式、基于CENI的大科学装置协同试验示范共创行动发布仪式、AI Agent通信网关技术研究报告发布仪式、量子互联网与算网协同体系架构白皮书发布仪式。

依托CENI,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与业界伙伴协同创新,已成功支持国家级项目十余项,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成果,并荣获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等多项国际国内大奖。

CENI已开展三批次面向全国的开放试验公开征集,吸引了110余家单位参与申报,累计收到超过140项具备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创新试验需求,覆盖东数西算、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网络操作系统、确定性网络等前沿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脑机互联、AI大模型等新兴产业与应用等诸多领域,并已集聚4大电信运营商、10余家国家级科研院所、20余家ICT头部企业、30余家一流高校及国际标准组织等合作伙伴,高质量互联12个国家大科学装置、7个国家超算中心。跨领域、跨学科的CENI科技创新生态初具雏形。

据了解,CENI支撑开展的百余项开放试验中,已结题验收35项,共产生论文、专利、标准等各类创新成果78项。其中,原创性成果解决了根服务器解析“卡脖子”问题,并已服务杭州亚运会和北京冬奥会。“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作为完整章节写入高等教育出版社国家级教材《计算机网络》。典型用户的试验成果获省级通信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和中国通信学会二等奖。多个创新成果形成示范被央视等重要媒体报道。

自2015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CENI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作为主管部门、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作为法人单位牵头建设以来,距今正好十年。十年磨一剑,CENI发展的第一个十年,是从“0到1”的突破;未来十年,将是从“1到N”的爆发。

论坛现场,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还分别与香港宽频集团、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公证处达成了战略合作。

当前,香港宽频集团已通过自有线路,通过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上连至CENI深圳节点,实现与CENI链路互通。8月20上午,在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开幕式上,“基于CENI的数据要素跨境流通试验示范共创行动”也正式发布,这一发布标志着,CENI已正式具备面向香港,以及通过香港链接全球的创新试验接入服务能力。CENI将协同香港宽频集团等业界伙伴,持续不断以网络技术创新赋能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基于CENI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试验成功的随机信标生成技术平台已在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公证处落地应用,服务商业客户3000余家,并正在为火热的“苏超”足球比赛“订票反黄牛”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此次战略合作签约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将公证随机信标技术打造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和国家标准。

未来已来,站在新的起点上,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将进一步推动CENI开放共享,扛起国家赋予大科学装置的使命和责任,以国家网络大科学装置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新质互联网赋能新质生产力。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胡春春

责编:赵文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