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姿正腔媛|AI这么强,还要不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近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提到,白天公司事务繁忙,晚上会挤出时间看论文、敲代码。不少人为此感到好奇:敲代码是一线程序员的工作,身为杭州“六小龙”企业之一的负责人,为何还要练习这些基本功?王兴兴给出的答案是:“保持学习和进步的状态。” 

重视学习和进步的状态,是成大事者身上一个鲜明特征。年届九十的钟南山院士,不觉得自己老了。他说,真正的变老,是不想学习新东西了。一方面,他认为医护工作者要学会把人工智能应用到本专业中;另一方面,他坚持人工智能代替不了医学人文,代替不了医患的沟通。既要练基本功,也要学新本领,这就是他理想中医务工作者该有的样子。

钟南山和王兴兴对学和练的态度,为我们解答了一个困惑:当人工智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强大能力,还要不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答案是肯定的。过去,曲艺人重视“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的是技艺的精进,需恒久不辍的锤炼,日日练习,才有登台状态。今天,磨炼技艺仍然重要,而通过练习激发积极进取的状态,意义愈加凸显。

也许,人工智能可以瞬间生成画作,让初学绘画者怀疑提笔的意义;可以快速写出论文框架,让熬夜查资料的学生感到气馁;甚至可以模拟复杂代码,让程序员怀疑键盘敲击的价值。但,无论科技发展多快,无论行业变化多快,人们只有保持学习和进步的状态,才能无惧挑战,跟上潮流。而练基本功,就是保持状态的一个重要方式。

技能练习是一种基础实践,直接关系到人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对问题的解决能力。王兴兴深夜练习的代码,敲的不只是指令,更是对技术演进的敏感;钟南山坚持学新东西,学的不只是技术,更是对行业趋势的判断。人机协同作业的趋势,对人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练基本功,也是在强化思维能力。今天,手机随时拿得起,但总是放不下,许多人变得不爱动脑筋,“脑腐”风险不容小觑。假如再疏于练习,失去做“思维体操”的机会,那么作为个体的竞争力,将会面临人工智能更猛烈的冲击。

​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精髓当然没有过时,但练什么、怎么练,确实要换个思路。近日,在上海举办的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场关于“优先提升综合素养还是专业技能”的辩论,给了我们启示。激辩双方,一方认为“要提高综合素质、锻炼跨界思维”,一方坚持“在细分领域做到AI难以复制的深度”。双方视角不同,但都认为要重视学习和练习。今天,若是指望“一招鲜吃遍天”,抱着“一套旧拳打到底”的观念,难免被时代甩在身后。时代需要的“苦练”,应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朝着行业更新、更尖、更细的方向练。既守住专业的根基,做“深耕细作的刺猬”;又打开视野的边界,做“见多识广的狐狸”,如此,才能越练越有状态,越练越有底气。

“宝剑锋从磨砺出”“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技术在改变,但古训中闪耀的智慧哲理从未过时。相信汗水的重量,相信坚持的力量,做一名技术的精进者,定能在时代的旋律中,唱响自己的声音。

(袁媛)

责编:杨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