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走进泰州市姜堰区娄庄镇马赛村,进村道路开阔平坦,道旁是连片的果蔬种植大棚。环绕村居的水稻田内,青绿色的禾苗长势喜人,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村口,一座高高竖起的牌子上,“振兴之马 赛出娄庄”宣传语,彰显出马赛村在乡村振兴路上奋进的精气神。

马赛村,得名于抗日战争时期在这片土地上牺牲的烈士马赛(又名马塞)。
马赛,1921年出生于南通,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中学时代,他时常攒钱购买进步书刊,学习进步思想。抗日战争爆发后,目睹山河破碎,同胞遭难,马赛遂立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8月,马赛辗转到黄桥加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战地工作服务团。同年10月,他在曲塘联合抗日统战部队——“联抗”战地工作团担任文化教员。1940年11月,马赛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联抗”民运工作组组长,后来又辗转多地开展抗日斗争。其间,他曾被敌人抓走,打得遍体鳞伤,也因此患上严重的肺病。经组织营救脱险后,马赛又继续投入战斗。
1944年11月,马赛调至新成立的白米区任区委书记兼游击队政委。他拖着病体带领游击队镇压汉奸,日夜与日寇周旋,进行反“扫荡”斗争。1945年5月25日晚,马赛带领警卫班到吕庄乡菜子港检查工作,夜间在一保长家与敌人遭遇。马赛中弹负伤,敌人又冲上来对着他连刺数刀,马赛倒在血泊中。最终,马赛因流血过多英勇牺牲,年仅24岁。牺牲前最后时刻,马赛艰难地从上衣口袋掏出一个小荷包交给战友,说明是给组织的最后一次党费,还请战友转告他的家人继续走革命道路。

为纪念马赛同志,当时的吕庄乡改名为马赛乡,后又改为马赛村,吕庄小学改名为马赛小学。马赛村树立起一座马赛烈士纪念碑,弘扬烈士精神。在娄庄镇白龙路上,还有一座马赛桥。
“马赛烈士的事迹,深入大家心中。”马赛村已退休村支书张者芳说道。她是东台人,1983年嫁到马赛村后,就从村里人口中得知烈士的英雄事迹。后来进村工作,张者芳多次参与村里的烈士祭扫活动,“我家孩子小时候也在学校多次宣讲烈士事迹,回来又给家里人讲”。退休后,张者芳时常自发去马赛烈士纪念碑处打扫、维护。对于烈士的敬仰与缅怀,深深植入马赛村众人的心中。
生机勃勃的田野中,一座马赛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该纪念碑始建于1996年,2008年迁址到现在的位置,后又数次修缮。“今年上半年,我们刚刚对纪念碑基座周围实施整平浇筑,进一步优化瞻仰环境。”马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崔进指着纪念碑周围崭新的地面说道。他介绍,为弘扬英烈精神,娄庄镇及马赛村每年都会在清明节等节点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党员群众等开展祭扫活动,敬献花圈、缅怀先烈,邀请老党员、老战士讲述革命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作为红色热土,马赛村上下在烈士精神的激励下不懈奋斗,不仅甩掉了薄弱村的帽子,还蹚出产业特色振兴之路。崔进介绍,近几年,马赛村打造350亩果蔬种植基地,直接吸纳近百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注册成立了农业发展公司,并精心打造“赛姜源”农产品品牌商标,主营绿壳鸡蛋、姜汁、麻油、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当前,该村还借助供销系统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与经营,进一步拓宽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的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这座以烈士命名的红色村庄,正在烈士精神的指引下,大踏步迈向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卢佳乐
通讯员 缪雨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