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苏读城·阅读老字号|雷允上:300岁老字号的青春密码

苏州市吉庆街190号,古胥门景区的正对面,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推门帘而入,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瞬间令人神清气爽。医馆正中一座铜制雕像巍然竖立,正是老字号的创始人吴门名医雷大升老先生,他身后一面浮雕墙从神农、扁鹊到吴门医派创始人朱丹溪、王仲光,展示了中华医药文化的发展脉络……这里就是有着3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雷允上”。

雷允上创于1734年,是四大药堂之一,以国家绝密项目“六神丸”等非遗技艺为核心,拥有182项专利、501个产品文号,其中包含44个独家品种、剂型,涵盖片剂、散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和软膏剂等,覆盖13个治疗领域。目前,雷允上已有网点百余个,覆盖宿迁、泰州、无锡、苏州大市,其中还包括王鸿翥、良利堂等“中华老字号”。

“北有同仁堂,南有雷允上。”众所周知,一方面,雷允上凭借“三百余年传承不辍、六十代医者匠心守护”的深厚积淀,以其严格的药材品控、独特的制药工艺,赢得了享誉中外的良好口碑。另一方面,在新时代浪潮中,雷允上正一步步通过“老字号+”的创新模式激活传统文化经济潜能,将厚重文化基因解码为青春叙事,让百年老字号变身新国潮。

其国潮焕新,首在“破壁”二字。2017年始,宋锦香囊、萌宠手链香囊等32款文创产品次第而出,让中药香韵化作可佩戴的时尚符号。“五福·回香”胸针香丸更摘得“江苏特色好礼奖”,传统本草与当代设计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2024年秋,首家“允上有方茶”养生茶饮铺在旗舰店内开张,透明葫芦瓶中人参斜倚、胎菊轻浮,名曰“一根参”“二朵花”;阿胶奶茶与“二宝美式”咖啡则让养生药材以Z世代熟悉的滋味沁入日常。如今,第二家“允上有方”养生茶饮铺已亮相莲瓣巷的曹沧洲堂医馆,18日上午,记者在这里遇见了两位外地游客,她们开心地表示,“终于找到这家网红茶铺了,就是专程来这里打卡的。”

药香借奶茶氤氲,悄然重构着年轻人对传统的认知边界。而真正让文化扎根的,是雷允上推出的非遗研学体系。雷允上国药连锁总经理王新雨介绍,针对青少年,小小中药师课程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碾药、识草、包茶包,将《本草纲目》化为可触摸的实践;采药活动则带孩子们深入花山、旺山,在老药工指引下辨认路旁可入药的花草枝叶。面向市民,节气养生讲座、古法包药体验深入社区,让健康智慧润物无声。对于中医药专业的高校学生,则号召他们走进医馆,跟随吴门名医按脉问诊,或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指导下沉浸式学习“泛丸”绝技——药粉起头后,借巧力层层裹覆,最终形成大小均匀的药丸,“用这种方式制成的药丸,其溶解速度和吸收功效,都凝结着老药工用腰部力量精准抖动的独到经验。”

老药工演示“泛丸”技艺(图片由雷允上提供)

“我们构建了全年龄段的非遗研学体系,每年仅未成年人实践活动就超200场。”王新雨透露。当孩童在碾药中感知医者的匠心,青年于泛丸里体会古法的精微,长辈通过膏方调理获得身体安康,一条贯通代际的文化血脉便汩汩流淌,让老字号从历史符号蜕变为可参与、可体验、可传承的活态生命。

面对飞速发展的数字经济,雷允上也不甘落后,现已全面入驻线上平台,整合百余位名老中医资源,提供“线上挂号—线下诊疗配送到家”的一站式服务。与美团合作模式更打通地理阻隔,用户在家或单位即可便捷预约挂号。同时,轻养生膏方采用独立小包装,从传统“一人一方”升级为“一类一效”,契合快节奏生活中的健康需求。线上线下融合不仅拓宽服务半径,更以科技语言向年轻群体传递:老字号从未远离时代前沿。

支撑所有创新的,是雷允上对“守正”的极致坚守。药材采购严格把关,质量部与采购员亲赴产地勘察;每批次入库均经多重抽检,老药工们常常在各家门店查验药材品质;为顾客代煎中药时,严控流程,什么药需多泡一会,什么药需后下,“药材能不能煎出有效成分,直接影响疗效。”王新雨道出门店一些坐诊医生去而复返的缘由——纵有良方,亦需道地药材与精当煎煮相辅相成。这份对品质的执念,正是老字号穿越三百年风雨的锚点。

从西中市老店到山塘街新馆,雷允上的空间叙事也在重构。雷允上中医馆旗舰店、曹沧州堂、黎里问心堂等门店被打造为“复合空间IP”,既是药房诊室,亦是文化展馆与研学基地,甚至还有扬子晚报小记者教育实践基地。在曹沧州堂门店的理疗室内,艾绒铺于鲜姜碎屑上,用隔姜灸祛除湿气的传统艾灸法吸引着追求健康的都市人;在吉庆街旗舰店,“非遗制作体验”“名医问诊实景”等12项沉浸式项目,年接待游客逾50万。老空间被注入新功能,成为姑苏城中医药文脉与当代生活的连接枢纽。

三百年雷允上,正以“老字号+”为笔,在姑苏这幅古老又年轻的绸缎上,绘就一幅生生不息的新国潮画卷,向世人证明,老字号绝非尘封旧物,而是可被不断激活的文化基因库——其核心密码,不过是让文化的根脉,在每个时代人们的心田里,长出契合当下的新枝。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高利平/文、图、视频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