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听·见︱除了降“租子”,网约车平台更该提升“透明度”

近日,滴滴、曹操、T3等多家网约车平台集体宣布降低抽成比例。这一波行业调整不仅牵动着数百万司机的生计,也让乘客对出行体验的优化充满期待。然而,抽成数字的下降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让司机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让乘客享受明明白白的服务。

从司机视角看,降抽成无疑是政策与市场共同作用的积极信号。长期以来,抽成比例是司机收入的“晴雨表”,抽成每降低一个百分点,都可能转化为司机口袋里的实际收益。

然而,抽成数字的下降并非终点,仍有隐性问题摆在眼前:其一,抽成统计范围是否涵盖调度单、奖励订单等特殊场景?若这些订单被排除在外,实际抽成水平可能高于公示数字;其二,订单转卖的隐性成本是否被纳入监管?去年曝光的“阴阳账单”事件中,部分订单经平台层层转卖后抽成超过50%,导致司机到手收入与乘客支付费用严重脱节。这种隐性盘剥若不根治,降抽成便可能沦为“数字游戏”;其三,小时收入与劳动时长的失衡更值得关注。有司机反映,为了获得奖励收入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即便抽成下降,过度劳动导致的“时薪缩水”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对司机而言,真正的权益保障,是让每一分钟劳动都得到合理回报。

从乘客角度看,降抽成带来的不仅是费用透明度的提升,更可能间接优化出行体验。过去,“乘客多付费、司机少赚钱”的怪圈一度引发不满,部分订单因平台层层抽成,出现乘客支付费用与司机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导致服务水平大打折扣。只有当司机不必为“冲单量、降成本”焦虑时,才更可能投入精力改善服务态度、保障行车安全。此外,免佣订单、奖励机制等政策,也能提高乘客在高峰期的打车成功率,避免因司机收益不足导致的“挑单”“拒载”等问题。因此,乘客同样期待更透明的定价机制:平台应公开抽成计算逻辑,明确基础信息服务费、调度费等各类费用的流向,让每一笔支付都“明明白白”。

必须肯定的是,此次降抽成是网约车行业走向规范的重要一步,既体现了平台对司机诉求的回应,也顺应了社会对公共出行领域公平性的期待。但要让这一调整真正落地见效,还需要多方协同拿出具体细化方案。

网约车作为民生出行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核心从来不是单纯的数字博弈,而是对司机劳动价值的尊重与乘客出行体验的平衡。降抽成是进步的起点,唯有持续聚焦真实权益、完善长效机制,才能让网约车行业在规范中走向更可持续的未来。

(胡安静)

责编:严红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