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推门送暖、入户连心,常州“老城厢”开启“家”倍幸福“新模式”

社区是为民服务的最前沿,也是基层治理的第一线。推开一扇扇居民家门,唠的是家长里短,穿过一条条楼宇小道,听的是民生诉求。社区虽小,却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面对居民日益多元的需求,常州“老城厢”各社区努力“出招”,持续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加强各类便民服务资源统筹整合,让社区成为看得见温情、摸得到幸福的生活家园。

你一言我一语,幸福就在家门口

“现在门口改造后,小朋友暑假有地方玩,我们几个老朋友也能聊聊天。”近日,在五角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落成的“口袋公园”里,党员志愿者王阿姨坐在长椅上,看着嬉戏的孩子们笑得合不拢嘴。这处由楼道空地改造而成的休憩空间,是社区推动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基层治理的落脚点在民心。近年来,五角场社区以居民“议事”需求为契机,探索出“民心合力,共建共治”的治理新模式。从楼道议事厅到香溢俊园小区议事亭,社区逐步升级议事阵地,让居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针对“退休群体和儿童活动阵地缺失”的呼声,社区党总支联合妇联发动党员志愿者、楼道长成立动员小组,线上线下同步征集意见。三个月里,3场民意征集活动收集到250余条建议,从“加强门口照明”到“增设儿童游乐设施”,从“美化绿植花圃”到“开辟议事角”,老年、青年、儿童等不同群体的声音都被纳入改造方案。

香溢俊园的4名青少年成了这场改造的“特殊参与者”。作为社区“儿童主理人”,他们不仅提出增设涂鸦墙的建议,还在改造后的阵地上自导自演反诈情景剧,用童趣方式为“一老一小”群体普及安全知识。这种“决策共谋、成果共享”的模式,让社区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如今的社区门头早已旧貌换新颜。从最初的简易阵地,到规范化的2.0版本,新改造的宣传栏成了“晒家底、赢民心”的窗口,党务、居务、政务等信息线上线下同步公示,让居民随时掌握社区动态。而整合门口有限场地打造的“口袋公园”,两张长椅巧妙地避开烈日,成了居民茶余饭后的“打卡点”。

从听民声、聚合力到优服务、强治理,五角场社区的每一步升级都踏在居民心坎上。未来,社区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一核多元、共治共享”模式,让家门口的幸福持续升温。

10年“敲敲门”,让独居老人找到幸福“家”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桃园公寓活动室的木桌上投下斑驳光影,25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眼中满是期待。一场即将开启的“幸福银铃”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是舣舟亭社区敲敲门志愿者互助会专为空巢、独居老人设计的心灵关怀课。

“大家知道吗?积极的心态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能让身体也跟着舒展起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玲玲以生动的比喻开启了课程。她结合老年群体的心理特点,用邻里间的真实案例讲解积极心理对睡眠质量、情绪调节的影响。当讲到“子女不在身边如何自我关怀”时,72岁的王阿姨悄悄抹了抹眼角,又在听到“培养一个小爱好能赶走孤独”时露出了笑容。

活动结束时,老人们拿着李老师准备的“积极心理小贴士”卡片不舍离去。“今天才发现,原来我身上有这么多优点。”周阿姨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敲敲门志愿者互助会的负责人小荀在一旁记录着老人们的反馈,她的笔记本上早已记满了近期的活动计划——下周的“一对一”上门探访、月底的法律课堂,都是为项目服务对象量身打造的。

作为社区的亮眼名片,舣舟亭社区敲敲门志愿者互助会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聚焦空巢、独居老人的需求,探索出“心理关怀+技能提升+社会融入”三维服务模式。社工们不仅定期上门探访、代购药品等,更注重用心理辅导、集体活动等方式填补老人们的情感空缺。就像这次团体辅导,从前期走访了解心理诉求,到课程设计反复调整细节,再到活动后持续跟进,每个环节都凝聚着社工们的心血。

如今,走进舣舟亭社区,总能看到社工忙碌的身影:陪老人唠家常的“暖心陪伴员”,帮老人代取快递、代买药品的“生活代办员”,组织文体活动的“欢乐组织者”…… 从一次心理辅导的温暖互动,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舣舟亭社区敲敲门志愿者互助会用点滴行动将“为民服务”的承诺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柔软而坚韧的力量。

“局外人”变“合伙人”,幸福乘着车轮滚滚来

忙完中午送餐高峰,外卖骑手栗兰伟走进青果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熟练地接满矿泉水、给手机充电,还不忘在公告栏看看社区新政策——这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区”,早已成了他奔波路上的温馨港湾。

今年以来,青果巷社区以党建为引领,联动古巷商圈资源,把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关爱融入社区肌理,全力打造“动感社区”。除了党群服务中心的专属区域,社区网格党群直通站和联动商户打造了“骑士服务角”,街区及周边百余家商户都挂上了“骑士友好商户”标牌,店员看到汗流浃背的骑手,总会递上一杯水。千年古巷的传统韵味里,由此注入了服务新业态新就业人群的现代暖意。

温情在互动中不断升温。社区定期联动辖区单位开展“骑士专场志愿服务”,送便民服务、发应季礼包,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归属感。更重要的是,社区搭建起参与平台,鼓励他们成为“治理合伙人”。就像栗兰伟,一次送单时他发现消防通道堵塞,拍照上报后,社区不仅迅速处置,还给他发了奖励。“社区记着我们的付出,我们更愿意为这里出力。”这种“服务—反馈—激励”的循环,让骑手们从服务接受者变成了社区治理的积极参与者。

从一杯解暑水的温情,到一份奖励的认可,再到一场治理的参与,青果巷社区用细致入微的举措,让骑手们在获得关怀的同时,更找到了融入社区的价值感。如今,这些骑着电动车的身影,不仅是城市烟火气的传递者,更成为青果巷“动感社区”里不可或缺的治理力量,用他们的“移动视角”,共同守护着老城厢的平安与幸福。(时晟昊)

责编:严红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