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年轻人“遁入鸟门”背后,究竟什么需要得到社会正视?

当“吸猫撸狗”还未过时,不知不觉,“鸟门”又在年轻人的圈子里火了,以“手养鹦鹉”为标志的“鸟门”浪潮正席卷互联网社交平台。

网络截屏

“00后”们自拍视频疯狂秀着与虎皮鹦鹉、玄凤鹦鹉等新宠们的“互动”,还有人专门教授养鸟知识,把遛鸟探店或露营照片拍成“时尚大片”,以及分享如何教会鹦鹉说话的小秘籍。“小鸟和我一起教小鸟说人语”“谁的小鹦鹉这么喜欢和麻麻玩游戏呀”“当小鸟和电子女友见面时”……诸如此类的视频不胜枚举,连电商平台上,搜索“遛鸟”时,部分专用鹦鹉牵引绳、户外便携鹦鹉笼等商品的销量数据也相当惊人,从产品推广内容看,“全网热销1万+”“6000+人付款”比比皆是。有媒体报道,近半年来,淘宝上手养小鸟的订单量同比上涨超50%,这些足以反映“鸟门”当前的热度。甚至还有人将“宠鸟”与国内个别城市的花鸟市场“复活”相关联,直言,是需求创造了奇迹。

网络截屏

“年轻人遁入鸟门”,其实再一次将一个老话题带入眼下——多少人记得,几年前,当猫咖火起来的时候,曾有一类探讨,“吸猫到底在吸什么”?相关评论区的回复虽然五花八门,但总体指向一处:吸猫,吸的是纯粹与无条件的爱、吸的是解压与自我疗愈的方式、吸的是生活态度的表达。

而从吸猫到“鸟门”,笔者留意到,年轻人的心态较原先还多出一层,即“养成系”惯有的心理——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将某些看似意义不大的事情执行到底。有网友就直言:“养成系的快乐,试过才真的懂”,下方评论区里,一溜跟风表示认同。据此,“如何轻松养出黏人鸟”“养鸟前VS养鸟后”等网帖也收获了大量浏览。

网络截屏

似乎,在人与鸟之间搭建沟通方式,甚至架设情感桥梁,一旦成功便极具成就感,是吸猫撸狗无法比拟的,进而成为这些年轻人“活在当下、心在远方”的心灵慰藉。

“‘养成系’背后,实则是在权衡性价比、挑战不可能,同时对于情感归宿的找寻。”一位收养鹦鹉的自媒体工作者表示,与养猫养狗相比,养鸟显然更加经济实惠,“毕竟,养猫养狗需要购买高价食品,而小鸟仅需一点谷子便能满足进食需要。”

从吸猫撸狗到“遁入鸟门”,中间实际还有“钓鱼热”的风靡和花木消费“异军突起”。

以花木消费为例,鹿角蕨和蝴蝶兰的消费语境,如今已发生巨大转变。一些年轻人热衷于在“闲鱼”等平台交流养花经验并卖花,将家中阳台整面墙上挂满鹿角蕨,搭配加湿机、保温箱,以及能够通过手机远程调节的智能灯……活生生把阳台打造成一款家庭版的“迷你热带雨林”。养花、遛鸟、钓鱼、吸猫、撸狗取代了部分原有社交,乃至创造出一些全新的社交,变为转移疲惫的重要介质。

网络截屏

这种转变,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寻求压力出口,本身就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令自己短暂“逃离”也好、转移情感投入的目标对象也罢,只要能够“回血”,控制在一定限度内都是有益的。

但是,如果将“养成系”视为一味回避现实矛盾的途径“感染更多人”,把以“一个男人下班后唯一的快乐”作为开头的短视频,作为“睡前必刷”系列,日复一日地这样过活,我们或许就要反思——是否自己已经到达需要外界进行心理干预的地步?同时,需要共同直面一个更为现实的话题:社会化的职场心理咨询,当前到底有多大缺口?又有多少人,明确有需要却不敢开口?多少人忌讳在职场中表达脆弱,生怕影响发展,丢掉当前的职位?

深夜加班的办公大楼 视觉中国

事实上,我们不应让“沉默的螺旋”在“鸟门”壮大之下,堂而皇之地存在,只有正视矛盾,透视年轻人的心理,才能将劳动力市场变得更有吸引力、更健康,也更可持续。这,才是所有人都需要的。不仅如此,良好的劳动力市场,更是激励人不断创造价值、让社会蒸蒸日上的重要保障。

对待“鸟门”走热,以及网络上各种鸟类的可爱视频,我们可以猎奇地看一看、解压地乐一乐。不过,针对“鸟门”走热背后客观存在的问题,不妨也多些“冷思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

责编:王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