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东时评|当“苏超”遇上“开学第一课”

8月30日和31日,江苏城市足球联赛第十轮开打,“十三太保”将捉对厮杀,这个时间,恰好与全省中小学开学日重合。这场堪称“开学第一课”的草根赛事,以最接地气的体育语言,将会为全省青少年上一堂关于成长、团队与城市认同的生动实践课。

与职业联赛不同,“苏超”联赛中业余球员的拼搏更具群众性。从一开始,“苏超”的比赛就定义为草根赛事,500多名参赛球员大多来自各行各业的足球爱好者,他们一边工作和学习,一边训练和比赛,这些非职业球员用汗水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证明了天赋并非成功的唯一标准。前九轮比赛中,一个又一个精彩而感人的画面,恰是“终身学习”“追逐梦想”理念的生动注脚。

“苏超”每支参赛队都承载着地域文化基因。吴韵汉风代表了江苏多彩的文化背景,苏州队的细腻传控与徐州队的硬朗风格,宿迁的勇往直前和常州的不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这种“足球地理学”的教育价值,就如同往年开学第一课里航天员讲述的太空见闻,既同样传达着爱祖国爱家乡的音符,也同样是关于“我们是谁”的启蒙。

联赛期间“足球进校园”的配套活动,让赛事突破了体育范畴。随着“苏超”的火爆,“小苏超”“苏小超”也逐渐赢得孩子们的关注。南京某小学将观赛日记纳入开学作业,正是“五育融合”政策的鲜活实践。孩子们在作文中写出印象深刻的比赛瞬间,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其实是在用童心诠释着“苏超”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有人说,体育是最好的教育。草根“苏超”,这场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启示我们,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止于教室。“苏超”的一场比赛虽然只有短短的90分钟,但它足以讲述出一个人生的道理,足球不仅可以教会青少年接受失败、理解差异,更能在奔跑中触摸城市的温度。当终场哨与下课铃同时响起,收获的不仅是比分,更是成长的能量。

(胡波)

责编:孟亚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