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我身边的抗日记忆⑨|一座手榴弹纪念碑的追问:日本友人金野博为何被铭记在抗日山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作为抗战烽火的重要阵地,连云港这片热土曾有多支重要的抗日力量在这里交汇,无数抗战英雄的英名在这里镌刻。新华日报社连云港分社联合连云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赣榆区史志办等单位,一起发动连云港全体市民,从身边的红色故事、纪念设施、抗战物件入手,讲述抗日记忆。让我们根据您提供的线索,用笔和镜头,一起去挖掘、整理、记取,一起去读取中华民族历史中悲壮的一页,以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连云港市赣榆区抗日山的苍松翠柏间,一座手榴弹造型的纪念碑始终保持引而待发的姿态。碑身刻有“日本国际友人金野博同志纪念碑”,总能让驻足的参观者心头一震——在这片浸染着中华儿女鲜血的土地上,为何会为一位日本人竖起如此特别的丰碑?答案,藏在一段跨越国界的正义史诗里。

金野博,原名今野博,日本国本州秋田县人。1939年春从秋田实业学校毕业应征入伍编入日军32师团长田大队,随侵略军进驻山东汶上县。年8月2日,他随队护送物资途经梁山时,被八路军115师伏击俘获,命运从此转向正义的坐标。

被俘期间,金野博多次尝试逃跑、自杀。但在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工作人员的耐心感化与教育下,他逐渐认清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侵华战争的反动本质,思想有了转变,积极要求参加日人反战同盟工作

1941年6月2日,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山东支部成立大会上,当选宣传委员的金野博站在台前,慷慨陈词:我们解脱日本军阀的枷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阵营,得以亲近如此伟大民族的革命战士,感到无上的光荣!他振臂高呼的誓言穿越时空:一定要唤起日本劳苦大众,推进反侵略运动,消灭全人类的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

年7月7日,金野博与另外两名日军战俘并肩站立,举起拳头宣誓加入八路军。作为代表,他的誓言掷地有声:绝对服从共产党、八路军的领导,努力学习,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而不懈努力!之后,他又在《大众日报》表态我们醒悟了,我们坚决站在革命立场上,为中日两国人民彻底解放,奋斗到底!

加入八路军后,金野博进入日本工农学校山东分校,系统学习革命理论,世界观发生深刻变革。

1944年春,金野博前往反战同盟山东支部汇报工作,途经日照县高兴区一山村时遭遇下乡“扫荡”的日伪军袭击,激战中负伤被俘。日军将其秘密押到济南宪兵队(一说押送青岛),严刑拷打。面对酷刑,金野博坚贞不屈,始则闭口不言,后则滔滔不绝发表演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庄严宣告:“只要我不死,仍要回到八路军中去!”后被日军宪兵秘密杀害。

同年7月7日,中共滨海区委、滨海军区在赣榆县马鞍山烈士陵园召开大会追悼金野博等抗日烈士,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亲临致祭并演讲。7月18日,反战同盟山东支部编演话剧《我们在一起》,纪念金野博。

1991年4月1日,抗日山烈士陵园里,这座象征着战斗与觉醒的手榴弹造型纪念碑正式落成。2015年8月24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他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如今,每当山风吹过碑体,仿佛都在诉说着那段特殊的历史。这座矗立在抗日山上的日本友人纪念碑,早已超越了国界与民族的界限——它镌刻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见证着良知可以穿越硝烟的力量,更在警示后人:唯有坚守反侵略的立场,和平之花才能在曾被战火灼伤的土地上,永不凋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芳

通讯员 陈博林

实习生 黄煦

责编:吉凤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