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枝丽 通讯员 赵红叶)在南京市高淳区,南漪路的晨光里,不再只有柴油货车的轰鸣与刺鼻尾气——2025年夏,7辆身披“讯达通安・绿色物流”标识的6.8 米新能源货车,正平稳穿梭于城区与周边乡镇,车厢里满载的瓶装饮料,伴随着低沉的电流声,驶向一个个零售终端。这是南京讯达通安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交出的“治污答卷”:作为一家刚注册、零业务起步的新企业,它不仅成为高淳区物流运输领域首家规模化使用新能源车的“吃螃蟹者”,更以“无补贴也敢闯”的决心,在古都南京的生态治理版图上,写下了物流行业绿色转型的鲜活注脚。
破局:零起点新企,勇闯“无补贴”新能源赛道
“以前跑物流,半夜里柴油车过巷,窗户都能震得嗡嗡响,早上起来院子里落一层灰。”家住高淳区淳溪街道的老货运司机李师傅,曾对传统物流车的污染困扰不已。这份困扰,也是高淳区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考题”——作为南京南部重要的生态涵养区,高淳既要保障物流运输对民生与产业的支撑,又要守住“山清水秀”的生态底色,而传统燃油货车的噪声污染、尾气排放,早已成为群众投诉榜上的“常客”。
2025年初,南京讯达通安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注册时,摆在创始人王力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走“稳妥路”,购置二手燃油货车,依托成熟供应链快速打开市场;二是闯“创新关”,直接布局新能源车辆,虽能契合高淳治污方向,却要面对“无补贴、高投入”的双重压力。“当时区里有针对新能源车辆的补贴政策,但要求必须有旧燃油车置换,我们是新公司,手里没符合条件的车。”王力回忆起决策时的纠结,却也有着清醒的判断:“高淳是生态区,迟早要淘汰高污染物流车,现在咬咬牙上新能源,既是帮政府治污,也是给公司留条长远路。”
这份“长远眼光”,源于对高淳物流行业痛点的精准洞察。通过调研,王力发现,高淳区物流运输多为“城乡穿梭、多点配送”,传统燃油货车不仅每百公里油耗成本超过150元,还需频繁保养发动机、更换机油,年均维保费用近2万元;而新能源货车虽购置价比燃油车高30%,但电费仅为油费的1/3,电机结构简单,维保项目能减少一半。“算长远账,一台新能源车年均运营成本能比燃油车省3万多,7 台车就是20多万,几年就能回本。”
2025年3月,讯达通安顶住初期资金压力,从车企购置7台6.8 米新能源货车。当这批车身印着“绿色物流・生态高淳”的新车驶进公司停车场时,周边居民都围了过来:“这车没排气管,以后再也不用闻柴油味了!” 而高淳生态环境局也第一时间找上门——作为物流领域首家“吃螃蟹”的企业,讯达通安的尝试,恰好补上了高淳“移动源污染攻坚”的一块短板,此前该区新能源车辆多应用于渣土清运,物流配送领域仍是燃油车的“天下”,讯达通安的入局,让新能源治污的触角延伸到了民生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实战:车轮碾出“绿色数据”,能耗省了,污染没了
2025年5月,讯达通安接到了第一笔正式订单——为南京本地一家饮料企业提供“厂区到乡镇网点”的短途配送服务。这成了7台新能源货车的“实战首秀”,也让王力悬着的心落了地。
“刚开始怕车不够用,也怕续航跟不上,特意选了4台状态最好的车先投入运营。”负责调度的车队队长王磊,每天都会盯着后台的实时数据。“以前开燃油车,每天要加一次油,花200多块;现在晚上回公司充电,一度电平均0.75元,满电跑300公里没问题,一天电费才100多块。”司机陈师傅算了笔细账,“而且车开着稳,没噪音,夏天开空调也不担心油耗增加,舒服多了。”
实战中的“绿色成效”,很快转化为具体数据。从5月到8月,4 台新能源货车保持稳定运营,每月每车平均承运500-550吨饮料,4个月4台车总货运量达8800吨。更直观的变化,藏在“成本差”里:虽然初期购置成本比燃油车多投入近80万元,且新能源货车的保险费用比燃油车高一些,但仅能耗一项,4台车4个月就省下了近3万元——按此推算,全年能耗成本可节省9万元,若7台车全部投入运营,年能耗节省将超15万元。
“我们选新能源物流车,不仅是为了省成本,更是为了‘零污染’的口碑。” 王力提到,饮料企业选择与讯达通安合作,正是看中了 “绿色运输”的标签。“现在消费者越来越在意环保,我们的货车送过去的饮料,包装上能印‘绿色运输直达’,客户说终端销量都好了不少。”
在“零投诉”的成绩单,与高淳区“移动源污染攻坚”的整体成效形成了呼应。此前,山湖环境的新能源渣土车已实现“零噪声、零排放” 清运垃圾;如今,讯达通安的新能源物流车又在民生配送领域实现“零污染、零投诉”,两类新能源车辆形成“互补”,让高淳的“移动污染源”治理从“工程领域”延伸到“民生领域”,织密了生态保护的“车轮防线”。
辐射:微光成炬,点亮高淳绿色物流新未来
在高淳区生态环境局的会议室里,一张“新能源车辆应用分布图” 上,讯达通安的7个新能源车图标格外显眼。“以前物流企业总说‘没补贴就不敢上新能源’,讯达通安的案例证明,只要算好‘长远账’,绿色转型完全可行。”高淳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分管领导表示,“有的企业还专门去讯达通安考察,算能耗账、看运营模式,‘头雁效应’已经显现。”
对于高淳而言,讯达通安的故事是“移动源污染攻坚”的又一个里程碑。而对于南京来说,这份来自高淳的“物流治污答卷”,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当更多企业像讯达通安一样,从“要我环保”转向“我要环保”,古都南京的“净美家园”,必将迎来更广阔的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