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博物馆为何成招商引资新名片?

这个暑假,南京市建邺区宣布,云锦城江南文化博物馆群明年投入使用,将形成一个集文化、艺术、旅游、科技、商贸于一体的创意产业集群,以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与枢纽功能为区域产业升级搭建起高能级平台。

近几年,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传统职能边界不断突破,让投资者可从中洞察城市的人文环境、营商氛围,进而助力地方吸引项目与资金。这也使博物馆不仅成为文物展示与文化传承的场所,更成为招商引资领域极具吸引力的“门面”。

实业基因,传递地方营商理念

“我们不仅参观南通博物苑、张謇故居,学习了‘张謇企业家精神及时代传承’等专题课程,还亲身感受到南通当地充满活力的市场氛围。”昆明市泰州商会会长、昆明天福堂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阚建凯告诉记者。

建凯与企业家们参观南通博物苑。

8月10日,他与云南各地50位商协会会长和民营企业家代表,在南通张謇企业家学院参加为期一周的云南省民营企业家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考察了当地多家企业及营商环境。在南通博物苑,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翔实的历史资料让他们更加了解张謇波澜壮阔的人生轨迹。建凯真切体会到,张謇实业报国的理念,深深根植于地方经济生态,推动了政府部门优化服务、完善政策,吸引各类资源汇聚。这种源自历史的公信力,能让投资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地方发展的底蕴与诚意,极大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愿。

“我们是张謇企业家学院的现场教学点,自2022年以来,南通博物苑已累计接待企业家近13万人次。”该苑副长李艳峰介绍道,“现场教学围绕融合张謇精神与时代需求设计特色课程,激发学员们的创新活力与进取精神,引导他们深化社会价值认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与此同时,南通博物苑也实现了文化地标内涵和品质的提升,成为展示城市开放包容形象、传递营商理念的重要窗口,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直观感知这片热土的人文温度与发展活力。”

无锡市梁溪区振新路北端,掩映在树木之中的一栋红色建筑为无锡博物院的下辖专题馆——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100多年前,这里是赫赫有名的无锡荣氏兄弟开办的保兴面粉厂,后改名为茂新面粉厂,近代无锡工商业发展的标志之一。在博物馆的展厅里,墙上镌刻代表锡商精神的“敢创人先,坚韧刚毅,崇德厚生,实业报国”十六字尤为醒目。

“我们每年都会接待多家投资团队。”无锡博物院专题馆部主任文严解释说,“因为这里藏着无锡工商业的‘根’与‘魂’,承载着无锡乃至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兴衰沉浮与智慧结晶。这些能让投资者直观触摸到这片土地上流淌的商业基因,看到敢闯敢拼的精神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从而更精准地判断这里的营商土壤与合作潜力。”

运营水准,彰显人文素养与发展潜力

“人文与经济,从来都是互为表里、彼此成就的共生体,前者是后者的思想体现,后者是前者的物质基石。”宝应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总工程师周佳说。

他经常带领投资团队深入当地考察调研,而宝应博物馆始终是行程中的必去之地。周佳认为,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集中承载地,珍藏着城市发展的脉络与智慧结晶。通过参观展览、研读文物,企业家们能够深入了解本地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质和产业变迁,有助于他们在制定战略规划时更好地结合地域特色,实现文化资源与现代经济的有机融合。

外地客商参观宝应县朱氏家祠。

“我们通过‘历史轴线+文物实证’的立体展陈,全面呈现宝应的文明脉络,折射出宝应千百年来商贸繁荣图景,从而解码宝应“小城大历史”的独特价值,让客商沉浸式感受‘运河明珠’的城市品牌内涵,激发投资兴趣与文化认同。”宝应博物馆馆长倪学萍表示历史文脉是经济发展的“导航仪”与“助推器”。

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曾路看来,一座博物馆的运营水准,往往是地方综合实力的缩影。

吴文化博物馆举办“鹊梦千年”主题博物馆之夜。

近年来,该馆时常有招商考察团队到访,讲解员们依托特色展览、创意活动等向他们介绍当地文化脉络。博物馆之所以能成为招商的重要门面,陈曾路称核心在于它从不是孤立存在的文化孤岛,更不是孤芳自赏的封闭空间,而是深度嵌入社会发展肌理的有机组成。比如8月17日晚吴文化博物馆携手苏州芭蕾舞团举办的“鹊梦千年”主题博物馆之夜,通过舞蹈、脱口秀、展览与手作的多维互动,让传统与现代在吴地山水间诗意交融,正是博物馆链接多元资源的生动实践。透过博物馆的窗,投资者看到的不仅是文物与历史,更是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真实底色:对博物馆的重视程度,映射着政府对文化价值的认知高度;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彰显着地方发展理念的长远维度;而民众对文化的认同与参与,更显示着这片土地的人文素养与发展潜力。

杭州市西站枢纽开发有限公司参观吴文化博物馆。

“如果博物馆服务优质、人气旺盛,就足以说明此地在硬件设施建设、软件服务配套及整体社会氛围营造上,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突出的优势。这种兼具硬实力与文化温度的发展环境,正是企业扎根生长所需要的重要支撑。”陈曾路说。

“我考察过多地,都不忘看当地博物馆,最终选择了南京。”广州简派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光回忆说。2024年,他和其他合伙人成立肯葳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帮助服装品牌和服装工厂实现数字信息化管理体系。他由衷感到,文化氛围浓厚、包容性强的城市往往更注重长期价值与可持续发展,与公司希望帮助服装企业实现长期数字化转型,而非短期效益的目标相契合。可以说,南京文化提供了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神土壤”,让公司相信在这里能扎下深根,与城市、与行业共同成长。​

创意无限,助力博物馆价值实现跃升

作为扬州重要文化地标之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经常接待投资团队,尤其在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期间,更成为来扬考察企业团队的“打卡热地”。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推出的“小河灵安澜”文创。

背后藏着怎样的独特吸引力?该馆馆长郑晶分析说,不同于传统博物馆的静态陈列,这里把大运河的千年故事装进了充满巧思的体验场景中:以前沿技术重构千年运河史诗,比如这个暑假推出的“运河奇境”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探索展,采用66眼全景动捕系统让历史“可触摸”、让细节“可感知”;将馆藏元素与运河线性文化相结合,开发出“丝路运河”“纸玩拾趣”等11个系列文创产品;以“文物文化+餐饮休闲+生活美学”为特色,精心打造食芳餐厅、饮翠茶社等餐饮服务区域,构建集休闲、购物与餐饮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消费空间。“投资者在这里既能直观感受扬州对文化的创新表达能力,也能联想到将来在文旅融合、文创开发、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空间,从而让博物馆成为展示城市创新活力与产业潜力的‘活名片’。”郑晶说。

《近悦远来》出现的六朝博物馆画面。

随着博物馆在商业领域的独特价值日益凸显,渐渐也成为招商宣传片里的重要角色。记者注意到,2024年南京国际招商宣传片《近悦远来》中,南京博物院、六朝博物馆等多个博物馆先后出镜。“这些拍摄点的选定,既有政府的明确指定,也融入了我们的自主推荐。”该宣传片的主创人员、南京遇见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晨补充说,“近几年,部分地区的招商宣传片甚至直接以博物馆开篇,由此延展至整座城市的营商环境推介。”

根据多年拍摄经验,王晨意识到,馆藏文物、建筑风格、展陈内容背后,是城市积淀千年的文化底蕴与独特气质,这种根植于历史的独特性,远比单纯的政策宣讲更易形成记忆点,也更能凸显城市的差异化竞争力;同时,博物馆自带的文化质感与人文温度,还能让宣传片跳出“硬广式”的招商叙事,变得更具感染力与观赏性,并传递出“历史与未来共生”的城市发展理念,为投资者描绘出一幅充满机遇与人文关怀的投资图景。

如今,博物馆不仅成为招商引资的“门面”,更成为打造商业综合体的核心载体。

今年7月8日,“云锦城江南文化博物馆群推介会暨首批签约仪式”于南京云锦博物馆启幕,南京云锦、金陵金箔、秦淮灯彩等一批合作项目签约。南京云锦博物馆馆长简名伟表示,未来这里将成为文商旅融合创新地标,搭建起传统工艺与现代商业对接的桥梁,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文化动力。

云锦城项目坐落于建邺区江东商贸区核心圈,涵盖商业、办公、酒店等多元业态,并与南京云锦博物馆新馆相邻。“过去博物馆常作为商业项目的配套存在,更多是文化点缀的角色。在文商旅融合的趋势下,博物馆正从商业生态的‘配角’走向‘中心’,以自身的文化内核凝聚资源、牵引业态,成为驱动区域商业升级、激活消费潜力的重要引擎,体现出文化在商业发展中‘软实力’ 向‘硬支撑’的价值跃升。”简名伟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图片:受访者提供

责编:王建朋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