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家长带着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上路骑行,一些骑行社团还专门开设“亲子骑行营”“独立骑行营”,社交媒体上“萌娃骑行”视频更是频获点赞。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隐藏着极大的事故风险。
首先,儿童在公共道路上骑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明确规定“自行车驾驶人必须年满12周岁”。但不少家长,一方面存在“短途骑行无风险”的认知误区,一方面抱着“从来没出过事”的侥幸心理,甚至还用“勇气培养”包装违规行为,无疑是不负责任的想法,同时也折射出相关部门执法缺位与宣教乏力。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的协调性以及对危险的认知反应能力都尚不成熟,在交通状况复杂的公共路面骑行无疑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去年8月,河北一儿童随父亲跟团骑行被碾压致死的惨痛事件,就已为儿童骑行敲响了警钟。有医学专家在统计了急诊收治的儿童外伤病例后,也呼吁不要让儿童加入户外骑行的队伍。
“儿童骑行热”的背后,离不开社会上一些骑行俱乐部的推波助澜。有的培训机构将骑行与“逆商培养”“团队精神”强行关联,甚至推出“6岁独立骑行挑战赛”之类的竞技项目,助长了教育功利化,使安全让位于“打卡式成长”。与此同时,部分家长也将骑行视为“甩娃神器”,更加助长了培训机构的“胆气”。在一些“亲子骑行”的活动现场,经常可以看到家长在树荫下刷手机、儿童独自骑行的场景。
让过火的“儿童骑行热”降温,家长要首先强化法治观念,放下“勇气培养”等错误的执念,真正承担起第一监护人的责任;其次,有关部门应严格执法,对组织儿童骑行的机构依法查处,对在公共路面骑行的儿童和家长进行劝阻和教育;另外,街道社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公园、学校等非公共道路划定暑期骑行专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为孩子提供“追风”之地,让他们畅享运动的快乐。
(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