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旅/文明实践 > 正文
南京高淳东坝:修好“幸福渠”,架起“抽水泵”

“以前浇地,得先扛着工具去老渠清淤,忙活大半天水还不一定能到地里。现在新渠修好了,泵站一启动,水就顺着渠流到田边,省心多了!”看着清澈的水流沿着崭新的矩形渠缓缓流淌,东坝街道红松村村民张大爷脸上满是笑容。

近日,为破解农业灌溉难题,保障粮食生产稳定,东坝街道红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施翻水线升级改造项目,项目包括对途经三村的“命脉渠道”——松杨支渠杨家段进行全面重建以及在马家冲片区新增一座灌溉泵站,土渠改建矩形渠约2千米切实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松杨支渠作为三村共用的重要灌溉渠道,吴家至坛上村段全长1100余米,承担着三村数千亩耕地的灌溉供水任务。但由于建成时间久,渠道内壁破损严重、淤泥堆积,每逢灌溉季节,不仅需要村民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清理淤泥,水流渗漏、输送缓慢的问题还常导致部分农田“等水浇”,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效率。“这条渠修好了,受益的是三个村的老百姓!”项目负责人表示,工程完工后,不仅彻底解决了松杨支渠“清淤难、输水慢、渗漏多”的问题,还将灌溉效率提升40%以上,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同时,此次红松村翻水线工程聚焦“实用、耐用、高效”原则,将马家冲片区原有狭窄的土渠全部改建为标准化矩形渠,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工艺,有效提升渠道防渗能力和输水效率;同时,在渠道源头新建一座大功率灌溉泵站,保障了红松村马家冲片区大片农田的水源。

下一步,红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对村内各项水利设施定期巡查,确保水利设施长期发挥效益,为农村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筑牢“水保障”。

通讯员:傅俊辉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