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身一件T恤,下身一件短裤,脚上一双运动鞋,三伏天里,这是常州市公安局天宁分局红梅派出所辅警张瑜的日常穿搭。对此,该派出所教导员李桂林介绍道:“张瑜不仅要查看监控画面,还要随时外出实地勘探和蹲守抓捕。”
每天风风火火穿梭在勤务指挥室、工作室之间,随时外出现场勘探和蹲守抓捕是张瑜留给同事最深的印象。今年38岁的他,已从事视频研判辅助工作十年。十年来,从最初监控画面相对模糊,到如今高清探头织就“天罗地网”,张瑜见证了公安监控技术的迭代升级。“从当初的协助破案、抓捕嫌疑人,到如今的服务群众,寻找‘一老一小’,我们的工作重心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张瑜说。
从警十年来,张瑜协助民警破获案件776起、抓获嫌疑人700余人,找回走失人员300余人。今年6月,他被省公安厅荣记特等功。
妙笔追凶
“警营马良”屡立战功

2015年初夏,张瑜第一次走进红梅派出所监控室时,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记得当时派出所的图侦队伍刚刚组建,我感觉新奇的同时,想到能在屏幕上找到坏人的踪迹,帮老百姓解决难题挽回损失,心底顿时生出一股自豪感。”
当时,面对模糊的监控屏幕,他每天泡在机房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那时看监控就像隔着结霜的玻璃看人,得靠猜、靠想、靠一点点抠细节。但无论画面线索多么少,都决不放弃。”张瑜说。
2015年11月,红梅街道北环新村盗窃电动自行车案件频发,最多时一周被盗七八辆。“监控没有拍到嫌疑人,有价值的线索不多。”在警长陈铭的带领下,张瑜通过连续查看外围监控,发现一名总是身穿黄色西装的嫌疑人,他进出小区总是骑着不同的电瓶车。连续一周,张瑜到北环新村、毛家塘、陈家塘蹲守,同时走访附近居民。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卖菜的阿婆向他反映了一个细节:一名身着黄色西装的男子经常到摊位买菜,然后进了一个小旅馆。经过一天的蹲守,张瑜终于在旅馆前抓获“黄西装”,在对方身上找到两串用来开锁的钥匙。民警掀起“黄西装”在宾馆的床板,下面铺了满满一层的百元大钞。
初中时就痴迷素描的张瑜,练就了对人体特征的超强记忆能力。而刻在他骨子里的韧劲和画画练就的观察力,让他在最初的“模糊战场”上找到了独特的作战方式。“再难的死局,张瑜总能凿出生路。他骨子里就刻着八个字: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李桂林说。



“眉毛的弧度、颧骨的高低、走路的姿态,这些都是人的‘生物密码’。”张瑜常常拿着纸笔,根据受害人模糊的描述,将监控里看不清的嫌疑人一点点还原出来。2016年冬天,红梅派出所辖区接连发生超市撬门盗窃案,监控只能拍到嫌疑人模糊的侧影。张瑜对着屏幕画了几十张草图,反复修改眉毛的角度和发型的轮廓,最终凭着这幅画像,在一家网吧里将睡眼惺忪的嫌疑人逮个正着。
2017年,入职仅两年的张瑜因协助民警屡破要案,荣获第二届“常州最美辅警”。
织密天网
从“看得见”到“抓得准”
2018年,常州很多小区都加强了技防设施,视频监控画面也越来越清晰。为此,张瑜十分高兴:“这下好了,能抓住更多的嫌疑人了!”
技术升级带来的不仅是清晰度的提升,更是工作模式的变革。张瑜主动跟着民警跑遍辖区28个小区,优化监控技防设施,在楼道拐角、地下车库等盲区增设探头。2020年夏天,某小区连续发生入室盗窃案,正是靠着张瑜建议增设的电梯轿厢摄像头,清晰拍到了嫌疑人的部分特征,仅用12小时就将其抓获。
他创造性地将绘画技巧与视频研判结合,总结出多种技战法。2021年,在追捕一名潜逃15年的嫌疑人时,他在监控中发现嫌疑人与一名骑车人有过短暂交流,最后这个细节成了破案关键。张瑜和同事循线追踪,最终在丹阳农村将化名潜逃多年的嫌疑人抓获。
2025年春节前,张瑜再次凭借过人的毅力和韧劲,从监控中发现关键线索,连续一个月蹲守,协助禁毒民警破获常州首起利用背包运输大麻案。
获评“常州最美辅警”后,张瑜的战绩不断刷新:2022年协助破获侵财案件127起,2023年这一数据再次提升。而最让他自豪的是,辖区盗窃案件发案率较2015年下降了72%。
民生画卷
在屏幕方寸间守护万家灯火
“小张师傅,我家老人早上出门没带手机,现在走失十几个小时了!”“张哥,孩子在超市跟我走散了,怎么办?”近年来,张瑜接到的求助电话里,寻人找物渐渐多过了报案。他的工作重心也从“追凶”部分转向了为民服务上,比如,寻找走失的“一老一小”。今年夏天,他依旧是那身标配:轻便T恤、卡其短裤、白色球鞋,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在辖区街巷,风风火火却总是笑意盈盈。
今年6月,一名中年男子到红梅派出所报警,称刚做了手术的老妈负气出走,老爸在家焦急万分。张瑜见状一边安慰他,一边开始调取男子所在小区的监控,发现老人并没有走出小区,身影消失在了车库附近。于是,他立刻和报警人一起去寻找,果然老太太躲在车库的角落里。
在张瑜看来,市民求助警方,都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处。他们必须挺身而出,尽全力帮报警人解决难题。
除了寻人,拦截电诈也成了张瑜的新战场。今年3月,他在监控中发现一名男子徘徊在交易地点附近,形迹可疑。通过轨迹回溯,发现此人正参与电信网络诈骗,他立即上报民警,不仅追回已被骗的4万元,还成功拦截了即将发生的13万元交易。“现在看监控,不仅要盯着坏人,更要盯着可能受害的好人。”张瑜笑着说,现在他每天要花三分之一时间筛查电诈预警信息。

“我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个看监控的,能帮助到大家,让大家觉得安全,比啥都强。”夜深人静,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灯光依旧亮至深夜,屏幕上闪烁着的光影里,映照着张瑜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也映照着这座城市温暖的人间灯火。(据江苏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