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老胡论见|成千上万人进山采菌,谁听到了苍山的啜泣?

大家好,这里是老胡论见,我是评论员老胡。

最近,云南大理苍山的“采菌游”成为网红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据报道,仅在苍山脚下阳和村一个进山路口,单日就有超过40辆车500多人上山采菌,而整个苍山类似的采菌路线多达二三十条。这种无序滥采行为已经对苍山生态构成了严重威胁。

苍山作为“野生菌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干巴菌、鸡枞菌、青头菌等珍贵品种。这些野生菌不仅是当地特色美食,更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然而,随着“采菌游”的爆火,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多重危害。一是过度采摘会导致野生菌资源的枯竭,尤其是一些珍贵菌种更会濒临灭绝的危险;二是大量人员进入森林,扰动地表植被和落叶,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的破坏;三是没有登山经验的游客盲目进山,会增加意外伤害的风险;四是误食有毒菌会危及游客的生命健康。

其实,当地早已喊停乱挖滥采的行为,《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擅自采摘花卉、果实、茎叶”“挖掘、采集国家和省列入保护名录的植物”,都是苍山保护管理范围内明令禁止的行为。但既然还会出现大规模的“采菌游”,说明我们的宣传还不到位,查处力度还不到位。当然,在执法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到游客的诉求,要想办法把“采菌游”往“赏菌游”上引导,把“采野生菌”往“采人工菌”上引导。

苍山的野生菌资源是大自然馈赠的宝贵财富,但绝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我们更应着眼长远,保护好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毕竟,当最后一株野生菌消失时,再多的旅游收入也无法弥补这种损失。这需要政府、企业和游客共同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

好,今天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的关注,咱们下期再见!

出镜丨AI胡波

统筹丨唐澄 杨丽

剪辑|陶蓉

责编:孟亚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